
注:日本投线诏书又称《终战诏书》(日语:終戦詔書〔終戰詔書〕/しゅうせんしょうしょ ),全称《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大東亞戰爭終結ノ詔書〕/だいとうあせんそうしゅうけつのしょうしょ ),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公开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可视为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结束的象征。
《终战诏书》在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亲自宣读并录音,隔日由日本放送协会第一放送(今NHK广播第1频率)对外广播。这是日本天皇的声音首次向公众播出。此诏书的广播又称为“玉音放送”(玉音放送〔玉音放送〕/ぎょくおんほうそう ),在日本,天皇的声音敬称为“玉音”,“放送”则指广播,因而得名。
1945年8月6日及9日,日本本土的广岛市与长崎市先后遭美军以原子弹空袭,共造成两市约14万人死亡。1945年8月9日,御前会议讨论日本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昭和天皇口头裁示接受。
1945年8月10日清晨6时,日本政府照会中立国瑞士、瑞典驻日大使,将日本决定投降的消息传达给两国政府,并经过他们将电报送到美、英、中、苏四国政府;这是日本投降的意图首次透露。不过,主战派的日军少壮派军官在东京制造假消息,试图掩盖事实。于是,当日清晨7点30分,日本外务大臣东乡茂德亲自澄清。但实际上,因为身为当时日本最高领导人的昭和天皇尚未公开接受《波茨坦公告》,参加对日作战的盟国依然没有停止他们的军事活动。但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在第一时间得到日本政府表示投降的消息。
虽然昭和天皇已经在1945年8月10日下令投降,但包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等强硬派与首相铃木贯太郎、外务大臣东乡茂德、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等主和派依然没能就投降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1945年8月14日上午10时30分,昭和天皇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面对依然没有达成共识的主战派及主和派,昭和天皇再度裁示接受《波茨坦宣言》,这次他决定亲自下令,并要求铃木贯太郎内阁起草《终战诏书》,准备结束战争;同日夜间的内阁会议,决定以日文汉文训读体撰写《终战诏书》。最终《终战诏书》完笔,其中一份送呈昭和天皇,决定于同月15日将诏书公告世界。《终战诏书》大纲由内阁书记官长迫水久常作成,1945年8月9日起由铃木贯太郎内阁委托汉学家川田瑞穗起草,同样受铃木贯太郎内阁委托的小川一平与大东亚省次官田尻爱义参与拟稿[1],1945年8月14日由大东亚省顾问安冈正笃删修完成后由昭和天皇裁示认可。《终战诏书》文末由昭和天皇签署本名“裕仁”及加盖御玺,铃木贯太郎内阁16大臣共同副署。《终战诏书》经过瑞士、瑞典驻日大使馆,送到各同盟国。
ns3.145.78.25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