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外面的炮声和枪声越来越密集,范玉萍和林巧连忙从床上爬起了,林巧想去开灯,被范玉萍拉住,她们先各自披上衣服下床。
林巧轻声问:“是什么地方来的枪声?”
范玉萍仔细听了一下,然后判断说:“好像是北面。”
林巧赶紧说:“北面,那不就是闸北吗?
这时其他房间的灯光陆陆续续都打开,林巧也跑去打开灯,她们各自穿好了衣服,范玉萍把头发上的手绢扯下来,坐在床边拿起桌子上的梳子开始梳头发,
林巧急得大叫:“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里梳头发啊?”
范玉萍不紧不慢地看着林巧说:“现在外面什么情况你知道吗?看你这猛张飞冒冒失失要冲出去,你去哪啊?你现在就是急的跳脚能有用吗?谁打谁啊?你知道吗?上次的教训都丢脚后跟去了?”她一边梳理头发一边奚落林巧.
林巧被她怼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好半天才憋出一句:“那怎么办呢?女诸葛亮?”
玉萍编着一根独辫,一边说:“等!现在睡觉,明天早上就晓得情况了!”说完就把外衣一脱就又进了被窝里。
林巧这时才发现自己还光着脚站在地上,也急忙扑进范玉萍的被窝里面来。“好冷,离我远点!”范玉萍大叫,
外面的炮声枪声还在继续,林巧猛地钻进范玉萍的怀里,范玉萍“啊”了一声,因为林巧的头猛地砸在她胸口上。这几天这儿正痛着呢,范玉萍痛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又不好作声,就默默地扭曲着脸强忍住。
(注:“一二八”事变(日语:第一次上海事変),是大日本帝国在1932年1月28日攻击中华民国上海市之战争。进攻主力是上海派遣军,守军主力是由广东调来的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
1931年7月,万宝山事件后,大日本帝国朝鲜总督府迫害朝鲜华侨。1931年7月13日,上海各界群众召开反日援侨大会,揭开上海反日的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商界抵制中日贸易,中华民国沿海和长江一带日本航运业遭到很大打击,其中“日清轮船公司”轮船全部停航。上海日本商人从1931年7月到1932年3月底,遭受损失总额据说高达41,204,000日元[1]:366。1930年,上海每月平均进口总额29%来自日本商品,而1931年12月降到3%。1931年10月5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由外务省向国民政府提出强硬之警告,至派舰问题,由外相与海相主持之”。
事变经过
1月28日晚上11时30分,日本不等答复,下令日本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铁甲车掩护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今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第十九路军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
1月29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能登吕”号水上飞机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均被炸毁。
1月29日,十九路军向全国发出《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
特急。衔略公鉴: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极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28夜12时在上海闸北,公然侵我防线,向我挑舋。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此物此志,质天日而昭世界,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
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19军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艳子印。
政府应对
1月29日早上,蒋介石约见何应钦、朱培德商讨对策。之后由朱培德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李济深、邓世增、林蔚等商定布防、警戒南京和长江沿线及对日抵抗作战事宜。
蒋手定对日交涉原则: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交涉程度为:“交涉必须定一最后防线与最大限度,此限度至少要不妨碍行政与领土完整,即不损害九国公约之精神与不丧失国权也。如果超此限度,退让至不能忍受之防线时,即与之决战,虽至战败而亡,亦所不惜。必具此决心与精神,而后方可言交涉也。”京沪防御与军政部署为:十九路军全力守上海;前警卫军(即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全力守南京;何应钦留守南京,所有党政军留守机关人员归何指挥。蒋、中国国民党中政会、国民政府外交部、陈铭枢等纷纷表示抵抗日本侵略之决心。蒋还致电湖北省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濬和第四师师长徐庭瑶:“昨夜倭寇向我上海闸北第十九路防线袭击,至此刻尚在对战中。我军决与死战,其在汉、浔海军必有军事行动,务望严密戒备自卫,万勿为其所屈,第四师应集中武汉严防,切勿分散。以后军费困难,惟有地方自筹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为委员,负责调动军队,指挥沪战。蒋自下野后正式复出,以避免城下之盟、坚持长期抗战。
1月30日,中国国民政府宣布迁都洛阳,蒋通电抗日,并派精锐之第五军增援上海,当晚上海方面军事长官为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在他指挥下为第十九路军;军总指挥为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师长区寿年、毛维寿、沈光汉。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
“东北事变,肇始迄今,中央为避免战祸,保全国脉起见,故不惜忍辱负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与正义,促倭寇之觉悟。不意我愈忍让,彼愈蛮横,沪案发生,对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寇仍悍然相逼,一再向我上海防军攻击,轰炸民房,掷弹街衢,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宁能再忍。我十九路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与破坏和平,蔑弃信义之暴日相周旋……中正与诸同志久共患难,今身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特本血诚,先行电告,务各淬厉奋发,敌忾同仇,勿作虚浮之豪气,保持牺牲之精神,枕戈待命,以救危亡。”
,表示绝不屈服。此电发表后,影响甚大,“人心士气,为之大振”。自该日起国民政府各院、部、会开始迁往洛阳(年底才迁回),但军委会和外交部留驻南京,同时命令前方军队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朱培德共同指挥。)
4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x4hida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