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岡歷史博物館位於孟山都核心地段。那是充滿活力的商業街中央一座新古典風格建築。面積達一萬平方米,自一七八三年成立以來一都是聖教國收藏歷史文物的場所,鎮館之寶包括多個世紀以來珍藏的聖物如權杖、聖杯和典籍。在和平的日子,這裡是世界聞名的景點,每天接待數以萬計的旅客,預約參觀最少須要提早一個月。
而今受內戰影響,博物館已閉館多時。一面外牆被帝國軍警的子彈射得滿目瘡痍。正門則有革命軍的門衛把守。B 對門衛說是革命軍副司令莎梨大人批准他進行調查,門衛哈哈答說是革命軍副司令莎梨大人下令禁止閒人內進。
沒想到這麼快就要給莎梨打電話,B 想。撥通後跟她說明狀況,將手機交給門衛,門衛大驚失色,連忙放行。手機回到 B 手上後,莎梨問他怎麼跑到那裡。
「一個月後答妳。」他說。
進到館內,B 對展廳的編排完全脈生。印象中他只在中學時代隨學校來過一次。雖然大堂設有供遊人搜尋特定文物位置的互動立體投影,但因閉館而沒啟動,他只能看實體地圖和單張提供的有限資訊尋找那顆子彈。幸而莎梨提過它的展出用意是講述碳-14 測定的錯誤可能。憑這條線索,B 找到一個細長而寒磣的展廳,標題是「考古學方法論」。而在這個小展廳中,一塊釘在牆上的展板寫道「時代錯誤遺物(Out-of-place artifacts, OOPARTS)」。這個用語由聯邦國博物學家桑德森提出,顧名思義指那些時代上被視為「不合理」的考古發現。例子包括西元前約一百年製作的計算機「安提基特拉機械」、兩億多年前人類踩下的「內華達鞋印」、公元前三世紀到三世紀前後製造的「巴格達電池」。
還有這家博物館收藏的 OOPARTS,「明朝子彈」。
「明朝子彈」被認為是一種時代錯誤遺物。一九五六年,帝國考古學家韋林在亞非帝國定遠一個明朝古墓找到這顆子彈。發現一度引起廣泛關注。起初學者猜測它可能是盜墓者遺下,但碳-14 測定結果顯示這顆子彈生產於七百年前。其後,它又被猜測為一種外形像子彈的紙鎮或裝飾物,但一九六零年韋林發表的論文進一步指「明朝子彈」內含火藥,且尺寸與當代使用的 9x19mm Parabellum 子彈完全相同。
事件曾一度淡出公眾視線,但一九八五年,《定遠早報》發表的一篇報導聲稱在當地一條村莊發現「明朝手槍」,其式樣與 Glock-17 相同。報導指「明朝手槍」與「明朝子彈」是有人曾經乘坐時光機回到明朝的證據。此事後來經多位作家挪用於小說創作,真假愈發難分。帝國政府遂委派專家團調查,終證實所謂「明朝手槍」純粹是一名軍警年前遺下的失槍,而「明朝子彈」同年經再三測試後,亦被確認外殼物料曾與古墓岩床發生化學反應,導致碳-14 測定結果因樣本污染出錯。實際上它是一九三二年出產的子彈,很可能確實是盜墓者遺下。至此,「明朝子彈」的來龍去脈才真相大白。
B 根據說明文字推斷,宣稱明朝子彈為一九三二年產物的論文應該發表於一九八五到一九八六年前後,然而他用手機搜尋期刊論文庫卻怎麼都沒找到。好不容易才翻出一份未經同儕審查的論文草稿,作者聲稱成功證明「明朝子彈」有樣本污染的情況,然而 B 仔細閱讀後即發現其推論有一個根本問題﹕作者成功證明碳-14 測定顯示「明朝子彈」是公元十四世紀產物,也成功證明「明朝子彈」外殼受到污染,然而並沒有證明樣本受污染導致了碳-14 測定結果出錯。這就等於說,就算我們知道(一)B 染病,(二)B 死了,B 也不一定是病死,而可能是染病下迷迷糊糊所以被車撞死之類。如果想確認樣本污染和碳-14 測定結果出錯相關,應該做實驗證明污染物會令碳-14 測試指向十四世紀,但作者沒這樣做。而作者為甚麼認定子彈產於一九三二年?這部分的推論就更粗疏﹕僅是因為當年由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工廠出產的 9x19mm Parabellum 和「明朝子彈」同樣,彈底有一條淺藍色的線。
B 掏出口袋裡的子彈,彈底也有淺藍色的線。
他再打電話給莎梨。
「你到底在搞甚麼鬼?」莎梨說。雖然 B 只跟她見過一面,但透過電話已可想像她皺眉頭的樣子。
「武器專家,我問妳﹕現在有沒有工廠生產的 9x19mm Parabellum 是底部有藍線的?」
「當然有啊。有的加紅線,有的加藍線,有的加綠線。」
「再確認一下,我是問妳『現在』。現在有沒有?」
「現在有,過去有,將來也肯定會有。加線是很正常的事。到底怎麼了?」
B 掛線。
初步調查完成。離開博物館時已近凌晨一點,B 在孟山都街頭漫無目的地踱步,陷入理論性的沉思。
超久沒有動腦。他彷彿可以看見自己的腦袋為了重新運轉而抖落鐵鏽。
好。首先,種種證據顯示,「明朝子彈不過是 OOPARTS」的觀點,很可能是 Principle of Majority 導致的典型錯誤。單憑那篇論文草稿就說明朝子彈是近代產物,證據分明是薄弱的,但學術界恐怕誰也不敢宣稱明朝時代已有 9x19mm Parabellum,這樣說肯定會被視為瘋子、被同儕打入冷宮,像雪壞了黏死在冰箱的鱈魚一樣永不翻身。與其解決問題不如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所以人為了不被解決,只好裝作沒有問題。Principle of Majority 是人類的普遍共識,社會的成立基礎。
如果,撥開 Principle of Majority 的迷霧,直面真正觀察到的問題,B 可以提出兩個假設﹕
(一)明朝子彈確實來自明朝;6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4jZSON3TT
(二)他口袋裡的子彈與明朝子彈是同一批。
該怎樣把(一)和(二)串連?
最直觀的答案,無疑就是 CD 2.0 將子彈射到了明朝。然而對 B 而言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解釋違反了 Chaotic Mechanics 的基礎世界觀,亦即「時間本身不含意義」。有別於傳統唯心論者認為沒有人觀察的話,時間就不存在;及唯物論認為時間先存在,人類才能夠觀察;Chaotic Mechanics 的理論是這兩者本質上都無法完全證明。我們唯一能夠肯定的是,如果沒有人的觀察,時間存在或不存在都是「沒有意義」。沒有腦袋裝載,時間又怎會有意義?
同理,由於人在當下只能觀察當下,故所謂過去或未來的存在或不存在同樣沒有意義。對 Chaotic Mechanics 而言,所謂「過去」只不過是人類用來理解當下經驗的「記憶」,而所謂「未來」也只是人類用以理解當下預測的「想像」。除此以外別無其他。
正因「過去」與「未來」沒有意義,這一秒鐘出現在這裡的子彈,才有可能在下一秒鐘出現在別的地方。這就是 CD 系統的根本原理。
然而,如果這一秒鐘出現在這裡的子彈,「下一秒鐘」出現在七百年前……
離開博物館的「時間」是凌晨一點,現在的「時間」是凌晨三點。「經過」從一點到三點之間的一百二十分鐘,遊盪到不知何方的 B 從不餓變餓。他看見街上有五、六個人在排隊等吃拉麵,於是他亦跟在隊後。半夜排隊食麵的景象曾經在帝國治下的特拉岡絕跡,直至革命政府廢除幸福令,再也沒有權威「建議」市民去哪裡吃飯,這種客觀來說嚴重缺乏效率的社會現象才重現。隊伍中,有人一臉迷茫和煩厭,有人還與店員口角,但同時也有情侶看起來相當享受等候的時間,也有許多人臉上掛著興奮而期待的笑容。有研究說要排隊才能吃到的麵會更好吃。排隊就是等候,等候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當下的 B 記得他一分鐘前在等,也預測他一分鐘後仍在等,但他不肯定自己一分鐘前是不是在等,一分鐘後會不會在等。時間,時間。6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O9Vh3hw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