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十年之後,我依然覺得費雲帆是我的理想情侶。懂得怎樣去安慰他人,風趣,有故事,可以和我一起出走和冒險。或者,我是紫菱,帶有失意,渴望找一個相知又相逢的人。她愛上他,可能是他們在很早之前已經有共同的興趣和渴望吧。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我在看他們二人的片段。
這或者是在上一篇之後,我最新的體會吧。心中的某些渴望。
十一年之後,我在它們之間尋到一些相似之處。台詞是相同的,情節是相同的(例如是在晚歸後楚簾忍不住自己的想法然後去告白)。然而,氣氛是不相同的。1996年的費雲帆是風趣的、有故事的、成熟的、瀟灑的、有自尊的(後來,他成婚之後,會因為紫菱的心依然沒有他而生氣,那是作為男性的尊嚴,他忍不了那些自己在愛情的忍讓)的男人的話;那2007年的費雲帆是父母。
以楚簾終於要告知那個真相的那天作為例子,兩個紫菱都有去尋找費雲帆。1996年的費雲帆在回應紫菱的不同想像的時候,告訴她,這一天終會過去,妳的答案一定會出現,而妳必須要成熟穩重去面對一切事情。2007年的費雲帆告訴紫菱,不如在擔心自己的姊姊、楚簾的同時,也擔心一下妳的母親對這件事情的反應,她會對妳失望。這不是費雲帆,他只是以自己的成熟來看待這件事情,他沒有想過紫菱聽到之後會有什麼反應,而1996年的費雲帆,他應該是在第一時間照顧紫菱的。在後來從法國回來之後,他沒有讓紫菱自己一個人面對,而是永遠在她身後。
前者,在對著紫菱的時候,是一直微笑的,後者,卻一直在嘆氣,而他們二人的氣氛,應該是輕鬆的。
不知是不是演員氣質的關係,明明台詞一樣,候《又見一簾幽夢》對我來說,是父女戀,是某種不平等,而《一簾幽夢》是兩個平等的人,他們有些相似,也不相同,然而,他們都知道對方的心,他們是懂對方的。這也許是為什麼,明明一開始費雲帆和紫菱相遇都是差不多的(除了一開始,費雲帆打人之後一直在跑,跑了十分鐘),但是給我的感覺不相同。
還有,明明紫菱一家很有錢,《一簾幽夢》也在費雲舟告訴紫菱她的父親想離婚的時候說出「這件事在上流社會中被討論」。可是為什麼《又見一簾幽夢》的父母沒有貴氣,尤其是紫菱的父親,有氣無力的,他真的是有社會地位的人嗎?紫菱的姊姊的選角,或者,是在各種角色中比較好的。
1975年的那個版本,我喜歡那開場白。那鏡頭的移動,說明了那個地點(宴會)和提供表出場的人物的樣子。只是,紫菱和費雲帆的交流太少,一見面就拿碗湯給紫菱,而沒有深入交流。他突然之間就要教她結他,卻沒有說明原因。七集的內容縮至十五分鐘,紫菱和費雲舟之間默契沒有時間表現出來。喝醉那一段時間明明是說明費雲帆的背景的好時間,但沒有說清楚。另外為什麼要用紫菱酒醉,四處遊走,唱一簾幽夢作完結?不過,不說中文「結他」,只講英文,就和1996年一樣了。
我不喜歡紫菱的演員,她是有教養的丶禮貌的,而不是在宴會吃東西的時候胡亂地把所有食物塞到自己的口中,並且我感受不到她不喜歡宴會的感覺。而婚後再次回到家中的時候,那些儀態開始變得更好。
另外,綠萍是一個舞蹈家的角色背景是重要的。沒有這個背景,沒有腿的震撼就不會那麼嚴重,因為跳舞是綠萍的全部,沒有腿會令她嚴重崩潰,沒有生命的意義,但現在看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失去了腿。所以,我覺得後來的改變是十分成功的。
不過我喜歡楚簾一下子就決定要談清楚,甚至勸紫菱去談清楚。劇集花了太多時間在糾結。只是,喝醉那夜之後,他說不允許其他男人碰你的手,我:??
那陶劍波突然出現了很多次。除了在宴會外,他還和綠萍一起看電視。現清楚說明了他的喜歡和追求,這樣也不錯。
1996年的費雲帆透過宴會去知道紫菱的心事,所以後來才有拯救的想法。只是,現在沒有,求婚的原因就變得不穩,「拯救」從何以來。
不過我覺得在1996年的版本中紫菱和綠萍和這個版本是有些相似的。
楚簾求婚,到費雲帆第一次求婚,我都是入戲的。婚後,綠萍沒有時間去說明如何得知真相,不過她沒有太多時間去進行糾結很快就決定要離婚。這是一個勵志的版本,綠萍並沒有繼續糾纏,而是決定到外國讀書。這都也符合她的個性,我甚至覺得這樣的做法更好。
只是紫菱那些外國的畫面太過零碎,以片段來作描寫不是不行,但是我在這裡不能入戲。還有,不要吃雪。故事的結局和書中描寫的差不多,都是楚簾打電話說自己已經離婚,問紫菱要不要嫁給他。紫菱答應之後,費雲帆打了他,但是在這裡他沒有成功飛到國外,而是繼續留在家中等待紫菱。可能是預算問題,那些外國的場面來來去去都是一樣。其實我很喜歡那個外國木屋的設計,希望可以有更多場面。
現在的電影拍對話的時候都會直接切換鏡頭拍演員的樣子,不過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它選擇了鏡頭的移動。其實我更喜歡這種做法。只是有時有些搞笑。
ns3.15.234.8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