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在重覆去看《一簾幽夢》的解說。如果之前我關注的重點總是在妹妹的冷落、費先生的完美,現在對住姐姐也有更多的感觸。
我看得到她的憤怒,其實,他只是想得到一個解脫而已。現實生活的不公平,令她向身邊的人發洩。她的所謂報復,只不過是另一種的求救。我的朋友曾經問過我,你有埋怨過父母把你送來英國嗎?我的答案永遠是肯定的,所以我充滿了怒火,我只是無法像他一樣發洩出來而已。現實生活,就如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一樣,告訴姐姐接受現實。我的內心始終都有一片不甘心存在,而這種感覺會在我覺得自己在英國不順利的時候爆發。在我沒有使用憤怒來發洩的時候,我曾經也有使用過淚水來表達。但是我的詢問總是得不到回應,網絡上總是充斥着我應該要感恩的訊息。
但是,我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我有何嘗不是妹妹每一樣迷惘、懦弱。我總是無法自信地踏出第一步。所以,我是共情的,因為,我的內心中總是有一種受害者的思想,告訴我我的不受到尊重。
我的內心總是很渴望有她的老公一樣的人物存在。但是在這一次的解說之中,他提及到他的驕傲與自大。如果姐姐的驕傲是出自於他對於自己的自信,那這個費先生的資訊是出自於他對女性的了解和情場的遊戲。他總是可以捕捉到女性的需求,他總是可以給予一些上位者的關懷。例如,第二次的婚姻之中,他和妻子的社會地位相差甚遠,但是他仍然願意去幫助自己的妻子渡過毒癮等一系列事情。他的資源和背景將它可以在任何困難當中都扮演一個安慰,類似於耶穌的形象,是一種救贖。這樣是為什麼我會愛上這一個角色?一方面,我想有這樣的人真實存在,另一方面,我有擁有一部份的,對其他人的說教。我總是,看很多有關宗教類型的書籍,我總是覺得這些書籍給我的教條,成為了我性格的一部份(當然,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次正是我第一次看到原來有這一部份的相似。
在【日常】破夢之真相與破碎(2)破鏡重圓(2024年3月26日)中,原來我曾經寫過「由此刻開始,我要做的是人,而不是神。我不想落到『我不想當神,卻常常會做一些只有神才會做的事情』的境況,例如大愛、例如靈性,相信更高維度的靈魂,但從不理會在人世間的我正在面對的是什麼。」
ns3.15.234.8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