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前面那幾章,是重複的,是一又一個思想的碰撞。三月的最後,我發現,我渴望而更願意說話,相較於之前的渴望而說不出口,這是一個進步。家庭的壓力依舊困住了我,不停告訴我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我為什麼要破夢,為什麼會痛苦,也許我不曾踏出去的話,我會快樂一點。而我只好告訴自己,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什麼「破夢」需要出現,「我想,我需要一個舞台」也會出現。這的確會令我精神內耗,因為情緒起伏太大,而我知道我需要選擇的權利,才能脱離這境況,就算我放棄了,我也是有過選擇的。
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資源,当資源不足时,人就處於一種所謂内耗的狀態
內耗的長期存在會讓人感到疲憊,這並非身體勞累導致,而是心理層面損耗所導致的一種狀態。這種心理疲憊,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鬥爭,把精力都花在「對付自己」上,故心理學上稱為「內耗」。
但是,我的確也因為這樣控制我的思想而崩潰的,這一篇的確解釋了我三月到現在的所有情緒——因為內耗而想改變自己,卻並沒有看到自己本身的情緒仍未解,只想改變,所以,失敗了便去反思,結果又再次回到原點。因為我看不到他人,因為內耗是關於自己,也因為我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日常已經太難,所以,我只能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所以我雖然在改變,但是三十分鐘的呆坐一定會出現。
我的思想在抗拒我離開,就如我那天刷牙之後,坐在床上,我坐了三十分鐘。我那心理狀態,仍然不知道如何過好一天。我嘗試順應身體的情緒反應工作,而我一早就已經如此了,也不一定成功,加上疲倦和失眠,我這樣的做法是自私的,而我發現,我那自私對他人來說也是如此。我很明顯地知道,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同。
而如何去解,也許,我需要看回【日常】破夢之真相與破碎 (2) 破鏡重圓(2024年3月26日),現在,我終於明白到什麼叫我「我會把遺留在過去的靈魂碎片撿回來,並且跟自己說:『一切都沒事的』」。我也知道為什麼我會內耗:這份情緒對我來說是太過重,以致在我整理的時候發現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我只能「看見」,但是,在這裡的所有文章之中,我好像不能接受所有情緒帶來的複雜和痛苦,我只能理性處理它們,令我心情好些,但是,它們依然在影響我。就如這卡片所寫的,我「每次整合都會帶來新的陰影,陰影中有著我不斷在尋求的奧秘」,但是,我不能做到「而這份奧秘將使我越來越了解自己」,因為,我好像是不能接納的。
至於Guildford 與 London的這個課題,我想,因為大家的不相同,我只能,也只知道要保護自己。那些不同的事,我還是會強烈地想到責任、情緒勒索等負面的字詞。這是我的課題,我總是想離開,卻因為心中最深層的部分而想靠近。愛、恨不能只因行為而分,因為我在這天也有因為電視劇親情的部分而哭泣,卻也知道,一開始內耗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這十八年的教育方式而生。
願我可以透過不再內耗而愛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