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盤陀,直緯37,橫度97。
朱霞打開手上的 【坤輿萬國全圖】,找尋現在身處的地方,就是地圖上標記著的 【朅盤陀】。
唐玄奘大師前往天竺求經,滿載而歸,途經崑崙,就對此地描述: 「朅盤陀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徙多河,周二十餘里。山嶺連屬,川原隘狹。」法師形容這裡為雲彩上的城堡,城堡以大岩石築城,俗稱 - 石頭城。
此地四通八方,是連接各邦的大盆口。從這裡往南,經帕米爾高原,可直達天竺,此途為千年前,唐玄奘大師走過的路。往西側可經花剌子模,直達波斯與大食。而往北,不到五天的路程就可到達大宛,那個漢書所說汗血寶馬之地。
朱霞穿過大城門,進入城內,所見是一處繁榮的市肆,城裡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商人旅客,寶馬駱駝,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各方人種用著不同的語言,努力的嘗試溝通著。朱霞雖聽不懂,但從這一年多的遊歷經驗,也聽得出他們雖說不同的方言,但也屬同一語系,商旅彼此之間也能勉強溝通。朱霞想看看這市肆,會否有些奇珍異寶,但這裡只是旅途的中轉站,商旅們只是趕緊的休息補充,補給些食物用品便再上路。實在沒什麼可看的。
兩百多年前,鄭和打開海上的西洋航線,這條古商路已經被遺忘了,漢人已經很少經過這條古道,去西方經營絲綢與陶瓷之貿易了。扁舟不許下海已多年了,加上朝廷的戶籍制度,嚴格限制人口的流動,把每一個人都限得死死,也把漢人祖先留下來,那股開拓冒險的血液,清除得一乾二淨。先輩開拓出來的貿易商路,到了今天,已經被外族承包了,這裡的漢人就好像就只得朱霞一個,他暗罵道,“這該死的大明帝國!”
看著城裡的人打扮,大多數也是回民,真是事宜世宜,法師描述當時的朅盘陀人敬崇佛法,已消失於歷史洪河之中,好像中土以外的世界,所有人已經改信了回教,這教派的影響力真驚人喔。
朱霞這半年來,經過的地方,都是葉爾羌汗國統治下的領土,所有人民都受回教約束,禁酒之令嚴苛執行,難得一杯半滴。路上曾聽過商旅提及,在這浩瀚的疆域裡,就只有在石頭城附近,有一小酒寮,因地處偏遠,敢違反禁令,買酒圖利。
「殺頭的生意,總有人幹,而賠本的生意,側沒人肯做。」 商旅這樣跟他說,「哪裡的酒叫『白碧羊脂』,晶瑩通透,清甜甘美,由當地盛夏才有的葡萄讓成,真是西域罕有珍品。」
想到這裡,朱霞肚裏的酒蟲在打滾,急步的往城外的酒寮出發,小狗也緊緊的跟隨著。
酒寮處於石頭城外,西門半里的山丘下,酒窖藏於石窟之內,店面依石窟而建,朱霞雖看不懂那塊金漆牌面寫些什麼,但猜應該是突厥文,牌面之上插著八枝黑底金漆的旗幟,也寫著不同語系的文字,他卻大概知道有蒙文,波斯文,花剌子模文字等,就是沒有漢語。朱霞就只看懂第一個是『八』的字,而其它的就看不懂了,他就隨便給這個露天小酒館,起了一個名字,稱之為 『八方酒寮』方便以後記載於遊記之用。
酒窖前的空地放著十多張桌子,沒想到在荒山之中,卻能聚了那麼多的客人,大部份都是路過石頭城的商旅,也有幾個當地的農夫,還有幾個,從他們的裝扮猜測,可能是本地的衙門差役。酒寮內已客滿,只有在正中的一張桌子,坐了一個人,朱霞只好過去跟他搭坐了。
走近時,才發現是一個小喇嘛獨自的坐在那裡,「為什麼會有位僧人在這裡出現呢?」 朱霞心想,「那麼奇怪的一個人,難怪沒有人跟他同坐?」 這卻燃點了朱霞的好奇心,要知道究竟,他細看和尚的打扮,內裡茶褐色的皂衣,外搭殷紅袈裟,右臂卻坦露在冷冷的雪氣之中。
朱霞主動的跟他點頭示意,小喇嘛站起來合十,然後伸手示意,請朱霞坐下。這喇嘛比朱霞矮了一節,高度只到他胸前,他雖長得矮小,但體型豐厚,雙臂龐壯,他看似十八歲上下,表情青澀,猶如一個沒見過世面的深閨碧玉。看他皮膚褐棕,臉頰顯出紅彤彤的兩坨,一看就知是生長在乾燥高原,每天受著的冷風刮臉的吐蕃人。
店小二過來,跟朱霞說了一串聽不懂的話,又指著和尚面前的一杯酥油茶,罵了一串,朱霞只說了一個字:「酒”」做了一個喝酒的動作,店小二便爽快的端了一碗過來,碗子紅土燒製,裡面盛著濁如馬奶的酒液。聞之,卻沒有酒香,朱霞以為此酒沒勁,大口喝下,才知酒烈癲蠻,嗆得一口噴出來,噴到對面的小喇嘛一個正著。
ns18.220.147.15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