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我交給中學的閱書報告』系列第二彈
—۞—
《我就要你好好的》/《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 )
Jojo Moyes
這本書我是在2013年看的,不過現在依然印象深刻,算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本愛情小說。
在專職寫作前,作者Jojo當了十年的記者,因此不需驚訝她的愛情小說糅雜了浪漫性和爭議性。此書有常人看來難以想象卻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亦通過塑造出追求安樂死的全身殘疾的男主角,探討了「生與死」的命題。
露是個從沒走出過家鄉小鎮的女人,失業后找到私人看護一職,認識了因車禍而全身殘疾的威爾。露與威爾看起來完全不合拍,但他們從陌生到相識相知,他們的生活因為對方的闖入而徹底改變。故事讀來令人歡笑也令人流淚,它溫暖而向上的力量既深情又勵志,既美麗又讓人心碎,書中的人文情懷亦讓人唏噓而欣慰。
書中描寫的愛情從互相鼓舞中衍生。露喜好奇裝異服,心思細膩又風趣幽默,然而她的家庭指望她的工資過活,她長年被拿來與學習能幹的妹妹比較,不被他人看好,都令她感到自卑和壓抑,對自己自信心不足。威爾則是個人生有著巨大落差的青年,在一架車毀了他的人生前,他熱愛冒險,有著迷人的女朋友和一間成功的公司,似乎集齊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露了解到他的無助和絕望之後,她竭盡方法令他生活再度多姿多彩;威爾則敏銳地捕捉到露的潛能無限,透過自己的方法幫助露走出鄉村小鎮,找到更大的舞台發展自己。他們性格截然相反,了解對方的缺點,卻又彼此關心,互相鼓舞,扶助成長,譜出一首動人的純愛之歌。文中兩人都希望對方好好活著(譯名很讚對吧)。為對方考慮得周全,這份愛細緻入微,無疑讓人嚮往。
作者亦巧妙地通過重度殘疾的男主角,探討了「痛苦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死去」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接觸過殘疾人士,無法了解到他們的需要,當聽到他們要求安樂死時,便認為他們拒絕迎接明天的陽光,不珍惜生命。我們可以輕易說出漂亮話,來一頓好說理,好好炫耀自己正面的價值觀,可曾真的站在殘疾人的角度上思考?
文中的威爾正處於最輝煌的時期,擁有無限的精力,卻被困在輪椅上,單剩一隻胳膊可以有限度地移動,每天面對著身體各種疼痛,他憤怒又沮喪。肉體上的痛苦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什麼事情都需借助他人之手,帶來的無休止的羞辱和絕望——這樣的人生還存有價值嗎?擁有四肢卻無法感知、控制的感覺,常人真的能夠理解到嗎?我想不能,我們都很健康,看到殘疾人不自覺流露出同情,這其實意味著我們以身體條件為準則,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優人一等,把殘疾人驅逐出我們的正常圈子,給予憐憫。
安樂死是否合乎道德倫理一直是個爭議,最終判定其實要依情況而異。當醫療科技無法給予一個殘疾人士康復的希望,困在床上孤獨終老似乎是人生的預料結局時,唯有一件事能令他欣慰——自主決定生死。對於他們而言,這是唯一一件仍掌控在自己手上的選擇。
PS:續作不好看,至少我和借我這本書的班主任都不喜歡,它完美地詮釋了何謂「狗尾續貂」。
2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b7MlgVhnN
基特のSUPER主觀評分
★★★★★★★★★☆☆☆
—۞—
✍魔王の異常評論清單✍2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On8rni47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