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oirs of a Geisha
上映年份:2005年
電影產地:美國
監製:Steven Allan Spielberg
導演:Rob Marshall
主演:
☆章子怡——千代(Chiyo Sakamoto) /小百合(Sayuri Nitta)
☆鞏俐——初桃(Hatsumomo)
☆渡邊謙——會長/主席(Chairman)
楊紫瓊——真美羽/豆葉(Mameha)
役所廣司——伸江(Nobu)
☆工藤夕貴——南瓜(Pumpkin)
(有☆標註,即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
—۞—
本來我對該片不抱很大期望,以下乃三點不受我期待之原因:
1.這是一部美國電影,但故事純日本風。我初懷疑屬於西方主流文化的製作方,是否能夠忠實呈現真正的日本風貌。
2.女主角和一女重要角色,皆日本藝伎,由中國女演員出演。她們分別是章子怡和鞏俐,兩位都是耳聞能詳的國際女星。我初初很懷疑中國女星出演日本人的文化違和感。
3.本片時代背景是二戰。二戰時的日本......純粹的個人厭惡問題。
—۞—
之前在Youtube聽歌的我,不小心看到了小千代(女主小時候)——
她的眸間,藏著一個星海。
於是,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我,就這樣看完了《藝伎回憶錄》。
贅言一句,小女主真的美爆了,美得有靈性。
—۞—
回應上面兩點我的不受期待值:
1.雖然劇中藝伎的妝容、舉止設計,都受到日本媒體的批擊——過於粗俗,但故事確實非常具有日本風情(若果不思考裡面角色都是說英文)。在日本,藝伎的地位是非常高貴的,而影片中所展現的藝伎文化亦可為之考究。
在西方主流文化,依然有很多人將「藝伎」等同於「妓女」。而電影裡曾有過下面一番台詞,好好捍衛了一番藝伎在日本的文化地位:
當然,《藝伎回憶錄》是小說改編的電影,所以有書作藍本,相信多少保證了藝伎文化在本片的正統性。
2.章子怡和鞏俐的演技無可挑剔。
尤其,鞏俐的演技爆發力,我深深動容。雖然她所飾演的初桃(Hastumomo),在裡面,是女主千代的頭號對手,她驕橫霸道、自私自利,總是刁難女主而使女主這朵小白蓮花吃了許多不該吃的苦。但鞏俐演技之成熟與有深度,從她登場,我的目光便深深凝固在她的身上,她的一舉一動都很有渲染力,足以使觀眾意會到初桃隱藏在任性霸道下那顆掙扎著想要追逐自由的心,以及她隱藏在內心對於愛情的渴望,她想要人生的自主操控權。鞏俐的初桃,是給我留有最深刻印象的角色。
(電影中她初登場時的回眸一望。原動態圖會更加驚艷。)
—۞—
劇情總概
故事講述二戰時期的日本京都,女主千代和她姐姐被賣到京都的祇園(hanamachi),千代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因此被話事人選進了其中一間質素較為上乘的置屋(okiya)——與她姐姐分離了。
她和姐姐被賣到這裡,其實認真說來是家人對他們的愛使然。因為家庭很窮,把千代和姐姐夏子賣到京都,讓她們成為藝伎,似乎起碼可以讓她們有個能夠保障自身的生活(隨著劇情推進,觀眾很快就知道千代家人令人痛心的結局)。但是,對於小小年齡的千代,「置屋」就是一個巨大的牢籠,冰冷無情,束縛了她的自由。她總是想盡辦辦法想要找到她的姐姐,希望跟姐姐一起逃跑。
然後女主就遇到了置屋裡的一位重要角色——初桃。初桃當初隨意挑起女主下巴時,就被女主一雙水盈盈、煙雨朦朧的美眸怔愣了一陣,而這激起了她的敵對之心——感覺自己的地位將會被動搖的那種危機感——初桃因此處處刁難女主。
(初桃這番對話並非為了凸顯對女主的厭惡,而是對女主懷有警戒心——「千萬不要碰我的東西」——一種明顯的警告,一種危機意識,擔憂這個獨特的小女孩會在將來奪去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到時候,她就什麼都沒有了。這種對於自身危機的直覺,確實很準確。)
雖然如此,初桃仍然告訴女主她姐姐的下落,雖然目的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卻也曾真心給過女主逃走的機會。
(影片裡探討的就是藝伎女性身不由己的命運和社會地位,女性似乎就是要依傍在男人身上才能突顯其價值,因此在影片裡,「逃跑」的意味就是象徵「自由」和「自我」。我亦提及過初桃在擁有地位、金錢和權力之下,擁有這些實質性東西,暗示著她想掌握的是自身命運的掌控權,是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她在藝伎這個身份上走得太遠,她是不可能說走就走的,相反,她想除掉她認為將來要會對她產生威脅的小女主,就是要對方和她姐姐一起逃跑。其實場景短短兩句話,可以看出初桃內心的一隅——她依然存有她一點的善意,她希望與自己一樣有著倔強與韌性的女主可以逃走——如果女主逃走成功,也算是給初桃討厭的Mother一種顏色瞧瞧,一種「反抗」。但女主肯定走不了,回來的時候還撞破了初桃的好事,看吧,女主簡直就是初桃的剋星,導致初桃的男人被置屋女主人Mother發現了。這個場景將會在下一節探討四位藝伎女角時進一步剖析。)
女主各種原因肯定走不了,姐姐獨個兒離開了,女主心情十分低落,就在此時,她在木橋上邂逅了非常仁厚、仿若佛陀一般的男人——會長。會長激勵了女主一番,希望女主以後也可以以笑臉面對世間的挫折與磨難。
男女主初遇就如此,女主一直把會長記在心中——她凝望著會長的背影,兩位藝伎旁隨會長,她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將來要成為一名優雅高貴的藝伎,因為如此,她就可以進入會長的世界。
基本上,《藝伎回憶錄》就是回溯千代的成長與生活。
—۞—
受控的人生,無法逃離的命運
縱看電影裡四位主要的藝伎:千代>初桃>豆葉>南瓜(依重要性排列)。沒有一位是心甘情願地成為藝伎的(即使女主希望成為藝伎,也非出自對藝伎身份的熱愛)。四人的態度雖然截然不同,卻都同樣受制於藝伎的身份,受制于京都的祇園,無法逃離,無法追求自己真正的渴望。
—۞—
千代
追隨所愛之人的步伐,渴望擁有自己的生活
對於女主來說,成為藝伎,是為了會長。會長的存在,成為了女主對於人生的執著。說到底,女主對會長的,就是最純粹的愛意。
但是這條路想當然不是平坦的。女主小時候曾經嘗試過逃跑,置屋主人因此懲罰她作為置屋的家奴。而當她幸得機會成為藝伎,她發現藝伎的生活從來都是身不由己的。她的初夜價高者得,會長的好友伸江對她一往情深,會長卻總是對她保持距離。她為了成為成功的藝伎,她也奪去了她唯一好朋友南瓜一心渴望得到的置屋女主人養女之地位。當她成為給京都最紅的藝伎,她的渴望,依然懸在那裡。每個人都告訴她,藝伎不可能擁有自己的愛情,她們成為藝伎,僅僅是別無選擇,她們為了生存,只能依靠男人、取悅男人。
而對於千代而言,這是難以接受的。她並沒有受困於藝伎的身份,她一直渴望得到自由(在裡面,「愛情」幾乎就是自由和人生自主權的主要象徵)。
—۞—
初桃
你武裝的刻薄霸道,只是被困囚籠的掙扎
在千代出現之前,初桃幾乎是全京都最耀目的藝伎,她為置屋帶來了大把大把的金錢,她個性驕橫任性。而置屋的一位老家僕就曾經對千代說過:「Mother(置屋女主人)還能容忍她,就是因為她很會賺錢。」初桃認為自己掌握了權力,雖然她依然只是個藝伎,她也是最重要的藝伎,她以為自己比起其他藝伎,更能追求屬於自己的一份自由。初桃渴望的,是真正的愛情。
如果我們問——為什麼初桃非要愛情不可?
「愛情」或許不是一個很具象及正確的解釋。「你是在嫉妒有人關心我。」這句話隱含的關鍵線索是「情感」和「個人價值」。每個人都想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也想將個人的價值延續到他人身上,初桃想要愛情,也許如此,她想要有個人真的關心自己,真的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可以讓她知道,她的生命有人珍視著。
然而,當Mother得知初桃暗自和男人私相授受,她甩了初桃一巴掌,并諷刺她——藝伎也想擁有自己的愛情?妄想。Mother禁止初桃再和那個男人接觸。Mother下令置屋關門(「身在籠中不可逃」的意蘊),離去。
初桃在大雨中,倔強地咬著嘴,卻還是忍不住流出淚水,淚水混合雨水,埋葬在這個雨夜。(這個場景是全片我最想哭的,鞏俐演技太有感染力。)
初桃與女主相反,是四位藝伎中結局悲慘的一個。在與女主曠日持久的攻防戰,初桃是輸家。當女主出落得亭亭玉立,初桃卻是在老去,她的地位不比從前。她渴望通過自己的傀儡小南瓜,得到置屋的控制權,卻也被女主搶到手,她一無所有。
而宣佈置屋女主人養女一位是女主的場景,是全片幾場情感爆發力高的場景之一。
(我私認為這也是較為諷刺的一點,每個人都不想成為藝伎,不想人生受控,卻每個女角色都為了爭奪置屋——冰冷無情的囚籠——的所有權而競爭。)
(這個場景把初桃以為自己擁有的權力、地位以及個人的一點價值,破碎得一點都不剩。初桃以為自己在置屋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她給置屋帶來許多錢,但因為女主也做到了,初桃的地位被取代。接著,Mother還諷刺初桃連個可以依傍的男人都沒有,也就是沒有一個可靠的靠山——更無情的進一步貶低初桃,她不像藝伎,而僅僅像是個妓女——連藝伎的認可都蕩然無存。最後的一句,初桃年華不再,也意味著她自己個體上值得依靠的唯一資本,都可說是即將消失了。)
這個場景,宣佈初桃輸得徹徹底底,也使初桃的希望破碎。
她絕望,最終放火燒了置屋,雙眼無神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我做的這個長圖,雖然不及真實觀看電影時的戲劇張力,但是從長圖也可以看出鞏俐爆發性的演技。她的瘋狂,她的絕望,成了一場吞噬天地的大火。)
放火燒置屋的行為,也是初桃最後一次的掙扎——對生活的囚籠的一種垂死掙扎——如果玩遊戲都知道RPG的角色一般被打死之前會有「垂死掙扎」攻擊,往往這種攻擊會帶來極高的攻擊力。
當大火燃盡之後,初桃絕望地離去的時候,旁白交由女主千代負責。女主目睹了初桃一生的高高低低,興許正是競爭對手方可瞭解彼此,女主短短幾句的話,也透露了很大的資訊量。
(身為藝伎,她們的選擇十分有限,而她們的渴望,卻如此類似。)
兩人同為籠中鳥,彼此都痛恨置屋帶給她們的束縛;兩人分別都曾是京都最紅之藝伎,而兩人的渴望也相同——自我(愛情)。
—۞—
豆葉
你的通透與大悟,只是掩飾你對生活的無望
豆葉是女主的「良師」,她將藝伎的所有技藝盡數交給女主,她大氣,通透藝伎之規則,似乎對生活的一切無欲無求。
然而這不對,豆葉也有她的渴望:她愛她的「老爺」(就是藝伎的主要靠山的意思),一位男爵。
(我溫習電影細節時,這是為數不多明顯表示了豆葉對於男爵情感的場景。此場景發生在戰後,女主啟程回京都找豆葉幫忙。豆葉因為生活艱難,一件一件變賣了往日漂亮昂貴的和服,唯獨男爵成為她男人時送她的和服,她從沒想把它賣出去。)
豆葉是全片中隱藏得最好的,她看起來不困於任何感情中,看待萬物都很透徹。要是女主沒有一語點破,我甚至都不知道原來她愛著她的「老爺」。
如果說初桃起碼掙扎過,希望過,愛過,那麼豆葉甚至都沒去反抗過——「時間會讓你明白」,豆葉如此說過,時間會讓你明白,當你面對生活實貌,有多無力。
她靜靜地接受了一切,從未試過逾距。她真正的自我,就掩埋在藝伎的身份之下。單從這一點出發去想,也許最悲慘的莫過於這種人,他們的通透徹悟,源自於他們看破一切,對生活沒有一點多餘的期望,自然再也沒有去追求真實自我的慾望,他們就是承受著一切。
有人說豆葉是最幸運的,因為她看得開放得下。
最主要是從哪個角度看吧——隨波逐流,真正說來,不也是一種「看得開放得下」嗎?只要人不停地想著,沒所謂啦,雖然很糟糕,但生活就是這樣的啦,接受不就好了嘛——這就是隨波逐流,既然你把一切都看成生活對你的安排,你就不會看不開,自然就能夠放得下,但說到底,當你回顧,你真的會覺得人生滿足了嗎?或者連這種想法都沒有吧,只是活著,沒有任何想法,只是跟時間一塊兒流逝。豆葉儘管不是這種,但在我看來,她也不會是最幸運。
她看上去的無欲無求,超脫世間的通透大悟,只不過是她將個人慾望和期盼都深埋在心底,既然無法實現,自然就無從執起期望。
因此,說豆葉看得起放得下,我認為「對生活的無望」更貼切豆葉的心境。
—۞—
南瓜
我曾怯弱,唯命是從,只是經歷失去,便再也無所畏懼
南瓜是四人裡面,前半部分最不起眼的一個藝伎,也是前後形象轉變得最大的一個,因此我也挑出來好好一說。
南瓜是女主來到置屋之後遇到的唯一一個同齡人,她是女主的好朋友。相比起女主有著自己的韌性(一直想要逃跑),南瓜顯得消極被動,她是片中四位藝伎中最隨波逐流的,不敢反抗、不想被挨罵,只求著安穩地過活。
(從這個場景可見南瓜的性格特徵,她只求無過地生活著,她害怕生活的任何挫折,她消極與被動。)
南瓜膽小怯懦、在任何技藝方面也顯得平庸,但她依然有著自己的善良,她對女主的友情很深厚,她也很善良。
在女主被著名藝伎豆葉接管,準備教她如何當一名成功的藝伎時,南瓜替女主感到很開心。女主跟南瓜說她永遠比不上南瓜,畢竟南瓜是從小就接受藝伎的培訓,理應歌舞待人方面都優越女主甚多(而實際上南瓜真的屬於無天份那種)。此刻,南瓜只是替女主能夠成為自己的同伴感到開心。
不過被初桃聽到南瓜說她會幫助千代時,初桃打了南瓜,並跟南瓜說她倆是競爭對手——言下之意是讓南瓜不准再幫助女主。南瓜畏懼初桃,因此選擇了避開女主(懦弱的性子)。
不過南瓜的善良從未被埋沒。當女主受初桃散播的流言所困,女主去了尋找南瓜的幫助。南瓜一開始擔憂背叛初桃姐而有不好後果,有所避忌。但女主跟南瓜說,她認識的南瓜是從來不說謊話的,她一定會說實話,她是個好人。
南瓜最終選擇告訴女主初桃從什麼途徑散播了她的流言,這是出於自己性子根深蒂固的善良,也是因為對於女主的深厚友誼所致——她拋開了自己的懦弱性子。
(女主和南瓜的「說實話」場景在電影出現了兩次,形成了前後的極大對比,是呈現南瓜性格轉變的一個重要線索。)
女主在得知初桃如何陷害她之後,成功渡過難關,一躍成為最紅之藝伎。當她成功之時,置屋女主人亦宣佈了選擇女主成為她的養女,讓女主繼承她置屋的一切財產。而置屋女主人Mother的養女一位,正是南瓜的唯一渴求。
南瓜資質平庸,但藝伎教育亦持續了幾年,卻趕不上女主短短幾個月的培訓,當女主以前所未有之最高賣價賣出她的初夜,Mother還一語點破了南瓜的恥辱——還是個完璧的舞伎(處女)。而在地位上,女主得到了置屋女主人養女一位,南瓜卻什麼都沒有。南瓜和女主一對比,南瓜也是輸得徹徹底底。她唯一想要的,被女主搶走了,她在這個場景下最終流著淚跑走了。當然之後還是在置屋生活,女主千代很明顯不會趕南瓜走。
直到戰爭來臨,所有角色分離。
當女主幾年後再次答應協助會長之忙而歸來(美軍暫時接管日本時期),重遇了南瓜。此時,南瓜的形象和性格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嗯,單純如此看來,南瓜簡直就是個浪蕩墮落的妓女吧,以往唯唯諾諾的性子一絲不存。
女主和南瓜重遇後,女主想要求得搶了南瓜置屋養女一位之事的原諒,晚餐時有以下的對話:
沒錯,這就是女主和南瓜第二次的「說真話」場景。時地人已改,女主已經並非京都最紅藝伎,南瓜也並非往日怯懦的小南瓜。女主向南瓜道歉,而南瓜跟女主真心說她一點都不像回到那個冰冷無情的置屋。
然而,從後續情節,南瓜說的不再是真話。
南瓜在臨近結尾時,給予了女主全片最大的反擊——她使會長看到了女主和美軍的交合之景,女主質問南瓜:
從「真話」到「假話」的過程,就是南瓜性格的轉變。因唯一的渴求被奪去,南瓜可以說是再也無所畏懼了。
值得一提的是,四位藝伎,初桃下落不明,豆葉和女主逃避戰禍得一份工作堪堪存活,女主的最終結局算Happy Ending,但我很不滿意。
總體來看,南瓜很顯然是裡面幾人裡活得最好的,歸因並非她很幸運。光從上面那一幕,觀眾大概就知道南瓜為何能在戰後過得這麼悠哉了,她可是全片裡唯一一個給予女主暴擊的存在。南瓜以往害怕的初桃,處處刁難女主處處吃藕,南瓜知道女主的渴求(會長),直接一個暴擊。
表現上笑得開、玩得開,將自己的痛苦與憎恨埋藏在心底,不顯露他人前;當尋得機會時就直接抓住,南瓜很好詮釋了高自制力的範例。再者,如此混得開,也得悉女主對會長的渴求,說明南瓜的觀察力是不容小覷的。
心機和觀察力,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真的很重要(笑)。
—۞—
結局
(不想被劇透就跳到下一節吧!)
既然電影探討了藝伎的身份,從而暗喻了女人在父權社會下遭受的壓迫與束縛,那麼結局顯然是很不圓滿,很無力的。
結局就是女主心願以償,和會長在一起了。
但是,女主只是成功成為了會長的情婦(會長有老婆孩子的),而且這種的求得真愛,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更美好)的「依傍男人」,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不能看作擁有了自己的人生。既然女主從頭到尾不過是愛著會長,想得到會長的愛,為何一定想要成為藝伎呢?會長很明顯也不是偏愛藝伎女人,女主如此有韌力,很明顯她也可以從其他方法入手追求。因此,這個結局也可說是說服力不夠,雖是happy ending,卻無法給人圓滿之感。
雖言至此,標題的「晨間無光,午朦朧,暮色始亮」,乃是我對於電影內容的概括。
—۞—
尾評
①有觀眾認為此電影情節發展過慢,太乏味。確實此片有2小時25分鐘,考慮到每個場景的資訊量和戲劇張力,在觀影過程足以攫住觀眾的注意力,對於一部劇情片,本片情節發展適宜。
②結局的無力,使電影有虎頭蛇尾之感。
③電影角色人設,有書作藍本,難以挑剔。選角,包括章子怡、鞏俐、楊紫瓊等一眾演員的演技,都被高度認可。(四位女角的分析都已放於上面某小節。)
④讀者可以看到我附了許多自己製作的內容長圖以作進階解釋。實際上,從長圖來看,你們應該也知道,本片很多細節都是透過台詞揭露的,電影的台詞蘊含非常豐富的資訊量。台詞的前後連貫性、前後呼應,也起了很好的場景銜接之效。想要細究電影各種細節,及各種深層意涵,多加留心台詞是個好辦法。
總體來說,《藝伎回憶錄》並非一部大師之作。電影裡一些藝伎的舉止設計一般,例如女主在電影後期的領舞場景,原本應是收驚艷之效,但我看著總覺得女主是在舞台劇多過像是在跳舞,我看了幾遍這個場景,依然覺得美感欠佳。想要探討女性在社會下的被動與束縛,卻仍然選擇了一個平淡的愛情結局,女主的價值需依傍在得到心上人的愛之後方可實現。
個人來看,小南瓜不需靠任何人,自己在亂世中存活,雖形象看似浪蕩,卻更有追逐自我之意。
—۞—
✍魔王の異常評論清單✍58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Ghnsj6D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