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隨在東野叔身後的那些日子』系列第六回
#2001年單行本發行
#性別意識問題探討
#性別認同障礙
#生理性別vs心理性別
#沒有百分百的男人,也沒有百分百的女人
—۞—
許多人相信血型可以影響性格的說法。按照那些人的說法,人類可以分為A、B、O、AB四種類型。相信這個說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會因為血型去歧視他人。我認為即使血型不一樣,但同樣屬於人類的事實不會改變。同時我也知道,若當真要分類,也不能粗粗地僅分為四個類型。
但是,為什麽很多人會被染色體的類型束縛呢?為什麽不能想到不論是XX還是XY,抑或除此之外的類型,同樣都屬於人類呢?
我認為不存在性別認同障礙這樣的疾病。該治療的是想消滅少數派的社會。
如果是一張普通的紙,那麽反面永遠是反面,正面永遠是正面,兩者沒有交會的機會。但若換成麥比烏斯環,正面卻會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反面。正反面緊密相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這麥比烏斯環上,不存在完全的女人,也不存在完全的男人。而且每個人擁有的麥比烏斯環都不止一條。某一部分是男性,但別的部分又是女性,這是一般人的情況。甚至你的身體裡也存在女性的部分。說是超性別,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易性癖也有很多類型。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這張照片上也不能簡單地說成是「身體是女人,內心是男人」,我也是那樣。
——《單戀》
戀語.
再次很滿意自己這次找的意境圖(๑•̀ㅂ•́)و✧!
看tag就明白《單戀》是一本探討性別意識的小說,而「性別認同障礙」,只是性別意識主題之下的一個分支討論。
直接進入引用圭吾的自傳性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裡有關此書的文字段落吧:
這一年,雖然不是為了紀念二十一世紀,倒是配合《單戀》的出版舉行一場簽書會,地點在新宿紀伊國屋書店。上次舉辦是一九八五年,算一算足足是十六年前的事,再怎麼說都形同初體驗,不明白箇中要領,茫茫然不知所措。書店預先發放號碼牌限制人數,但我認為把當天特地前來的人趕回去實在不盡情理,便表示想替所有到場的讀者簽名,拜託他們發當天用的號碼牌。活動那天,搭計程車到書店時,看見一列長長的人龍,真是高興、困惑又驚訝。簽書會從下午一點開始,結束時已將近下午五點,手無力、頭昏沉,幫忙的責編則蓋印章蓋到手指起水泡。不過,我也再度確認有形形色色的讀者買我的書,內心不勝感激。下次辦簽書會不知會是何時?大概是十五年以後吧。搞不好到時候根本不會有人來。不,連會不會有人找我辦簽書會都是個問題。不不,我還是不是個作家都還未知呢。
——<年譜 · 2001>
《秘密》是母親的靈魂進入女兒的肉體,外表與內在的不同令丈夫不知所措。而從現實面切入這個問題,便遇到性別認同障礙的主題。我認為不能以半吊子的心情創作,於是針對男性與女性深入思考,並前往日本首次進行變性手術的埼玉醫大探訪。執筆時建立起的觀念至今未變,所以,每次看到電視上那些藝人未經思索就隨口發表無知的錯誤意見,心頭便一陣火。只是,光自個兒生悶氣也無可奈何。對了,幾次採訪中我都提過,這部作品的氛圍是拜借了SMAP的歌曲〈夜空的另一端〉。
——<作品自我解說>
關於《秘密》這本書的主觀の書評我也寫過了,可以點擊書名那裡穿越到那篇書評哦。
與東野叔共度的旅途路上:34/94(本)
—۞—
《單戀》
東野圭吾
16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gzRylCUIz
前帝都⼤學美式橄欖球王牌四分衛⻄斜哲朗與昔⽇⼥球隊經理美⽉久別重逢,與往昔判若兩⼈的她舉⽌古怪,令哲朗⼤惑不解。更驚⼈的是,美⽉⾃曝⾃⼰為了酒店⼥公關殺了⼈,當哲朗決定協助美⽉逃避警⽅追緝,她卻⼜不告⽽別。在尋找美⽉的過程中,哲朗發現命案的真相遠遠超過他的想像......
(*網絡簡介)
為什麼書名叫「單戀」呢?跟感情很有關係?這也沒錯,因為書裡,因為友情,男主角哲朗和其妻子理沙子可以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甚至是站在支持犯罪者的立場,嘗試去幫助陷入困境的大學友人;因為童年改變他的那件事,他用一生的時間去協助超性別人士,也因為愛情,他為救他最心愛的人而犯下了彌天大錯。
來自哲朗和理沙子對友人的友情之深厚,固然是感動的,但「單戀」的感情,更是影射了本書中性別意識討論中很重要的一環,也靜悄悄有暗示到結局的發展(但沒tag劇透的書評,我是不會有很實際性、細節性的結局內容透露的)。結局是有所遺憾的,也是沒有遺憾的。有遺憾又沒有遺憾,這端看你於哪個角度切入。不過容許基特再次感歎一下東野叔的寫實功力,他很少寫圓滿的結局,卻使得故事再添上一層現實的蒼藍色彩。
*後補:不過看到某個網友的書評之後,我才發覺自己沒有真正明白到書名「單戀」的深層含義——單戀不只是簡單定義的單⽅⾯痴戀,更代表著,你⾃以為深深愛著對⽅,實際上所了解,所愛的那個⼈,只是他全部⼈格靈魂中的某⼀部分。換句話說,只愛他的某部分,就只是⽚⾯的單戀。
超性別如何處理愛情?愛上一個人對他們又意味著什麼呢?照書裡角色的話,是一種麻煩,是一種負擔。因為身心認同的不協同,你女身男心,你可能永遠鼓不起勇氣跟戀慕的那個女生說一句「我喜歡你」,僅僅因為這樣會令雙方都苦惱,因為在社會上,這樣的身心不協同的現象就是生病了,來自同性的戀慕就是影射著畸形的性取向了。
「性別認同障礙這種疾病根本不存在,應該治療的是試圖排除弱勢族群的社會。」
這句話一下子點破了我的盲區。似乎真的如此呢。我們似乎特別看重給一些與社會常態迴異的東西或現象冠上一個標籤,沒有一樣存有物是不受標籤束縛而定型的。以性別為例,女性就是柔弱的存在,應該留在家裡相夫教子,應該喜歡洋娃娃、毛絨公仔;男性就是強壯有力的,應該是一個家庭的支柱,努力賺錢養活一家人,喜歡運動和刺激的事情才是常態。
每個人對女性的最常見的期望就是:你是女生,就該有個女生的樣子。——如果我們沒有性別的刻板印象,誰知道「女生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呀?但是看到這裡的讀者,你的腦海難道沒有一點兒具體的形容詞的浮現嗎?「女生的樣子」就是溫柔、體貼、矜持。你穿得暴露,喜歡喝酒吸菸,你就是不愛惜自己。你不溫柔,留著一頭刺猬般尖銳的短髮,喜歡酷酷的中性打扮,你就是性別認同上出了問題,你鐵准會變成大齡剩女了,沒人要你,孤獨終老,沒有孩子送終(咦,扯遠了XD)。
再次思考一下吧,到底什麼是女性,到底什麼是男性?你有著豐滿的乳房,柔軟的胴體,難道你就是一個女性了嗎?你有著傲然的自信之物,肌肉結實,難道就證明了你是個男性了嗎?若然心理性別和你的外在截然相反呢?你不停地找出一個個和你認知中男女性相關的形容詞,你可能一直都找不到一個普世皆准的形容詞可以精準符合世上所有女性/男性群體的,可能總有那麼一個人的存在,並不能用那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但是那個形容詞的欠缺,就能夠使一個男人不再是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不再是女人了嗎?所以,性別到底是什麼呢?(回歸文首基特所節錄的一段書內的深刻見解吧!)
基特其實拖了這篇書評很久了,連書都還給了學校圖書館,我不想再多添其他評論了,畢竟對這本書的印象都淡化了六七成。最後只想說一句,我很討厭作為女主的美月,無論她的存在對於推動本書的最基本主題——「性別」到底是什麼——的探討提供了多大的思考空間,她的一言一行我都不喜歡。
我最終有了一個新的發現,不知道是湊巧,還是東野叔對於女性形象的塑造剛好與我本人的喜惡觀相衝,東野叔大多數作品的女主人公,我都是不喜歡的,對此我也很無奈呀(ಥ_ಥ) !
無論如何,這本書也足以列入圭吾值得一看的作品一列之中,對於性別的探討還是拓寬了我的眼界。
基特のSUPER主觀評分
★★★★★★★☆☆☆☆
—۞—
ns18.117.107.11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