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順著老宅的瓦簷滴落,在青石板上敲出細碎的聲響。周明遠站在祖父書房窗前,望著院子裡那棵歪脖子棗樹在雨中搖晃。三個月了,每次回到這棟老宅,他總覺得祖父會像從前一樣,突然從書房探出頭來喊他:"明遠,上來幫我查個資料。"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RRqNwU6UQ
"明遠,你爺爺那些舊書處理得怎麼樣了?"母親的聲音從樓下廚房傳來,伴隨著燉湯的香氣,"出版社的人明天要來取他的手稿,書房得收拾出來。"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rkDScAUgQ
"快了,我再檢查一遍。"明遠應道,轉身環顧這間充滿回憶的房間。四壁書架上塞滿了考古專著和線裝古籍,書桌上那盞綠玻璃檯燈還保持著祖父生前的樣子——燈罩微微向左傾斜,因為祖父總是習慣用左手調光。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YK2j1ze9z
明遠蹲下身,開始整理最底層書架。這些蒙塵的專業書籍大多會捐給祖父任教的大學。當他搬開一摞《考古學報》合訂本時,一個鏽跡斑斑的鐵盒突兀地出現在眼前。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DrdDSUKxP
"這是..."明遠的手指觸到冰冷的金屬表面,指腹立即沾上一層紅褐色的鐵鏽。盒子約莫兩掌長,一角有明顯凹陷,像是被重物砸過。最奇怪的是底部沾黏的泥土,已經乾枯板結,卻仍能看出是新近才被挖出的痕跡。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oZhUMM9mu
明遠的心跳突然加快。祖父是業界著名的考古學家,一生恪守職業操守,從未私藏任何出土文物。這個藏在書堆深處的鐵盒,與祖父平日的為人處世大相逕庭。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YciVhmzRE
盒蓋上刻著模糊的字跡:"週志遠藏,民國二十七年冬"。明遠在祖父的回憶錄裡讀到這個年份──1938年,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祖父還是大學考古系的學生。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bU2So2qMiA
鐵盒上了鎖,一把小巧的銅鎖,氧化得發綠。明遠想起祖父書桌抽屜裡有個裝零碎物品的錫盒。果然,在一堆迴紋針和郵票中間,他找到了一把同樣泛著銅綠的小鑰匙。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ol5GAlT84
鑰匙插入鎖孔時發出刺耳的摩擦聲。明遠屏住呼吸,緩緩掀開盒蓋——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iLkC4IH3o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褪色的藍布,揭開後,一枚青銅印章靜靜躺在裡面。印章約五公分見方,獅鈕造型威猛,底部篆刻的文字已經模糊,但邊角處"軍器監造"四個字仍清晰可辨。明遠雖然主修現代文學,但從小耳濡目染,也能看出這是件宋代官印,而且很可能是兵器監製的專用印信。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6AcnktWdGv
印章下方壓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封面用毛筆題著"周志遠田野札記,民國二十七年春至夏"。翻開第一頁,祖父年輕時清雋的字跡躍然紙上: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HOefepiSG
「三月十六日,抵臨川。連月陰雨,山體滑坡致宋墓暴露。陳教授率我等七人急赴現場。時局危急,九江已陷,日軍劍指南昌。我等書生,手無寸鐵,唯願以所學保全祖宗遺物,免遭倭寇掠奪..."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rdWl4YGD7
明遠捧著日記本在祖父常坐的藤椅上坐下。窗外雨聲漸密,打在瓦片上的聲音像遙遠的鼓點,將他帶回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r7Y5K52im
隨著一頁頁翻閱,一個被歲月塵封的故事逐漸清晰:1938年春,二十四歲的周志遠跟隨導師陳教授前往江西臨川,對一座因山體滑坡而暴露的宋代官員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隊共七人,除了陳教授和兩名當地嚮導,其餘四人都是學生——週志遠、李維漢、王振國和趙世銘。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tg8VcOpt9
日記中詳細記錄了發掘過程。他們在墓中發現了一批精美的宋代瓷器和漆器,最珍貴的是幾方銅印和一件青銅禮器。明遠手中的這枚"軍器監造"印,就是其中之一。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KMjni4mC8
"四月廿八日,出土銅印三方。其一為'軍器監造',疑為宋代兵器監製專用印信,尤為珍貴。李君戲言此印可號令千軍,殊不知今日中國,正需此等器物振奮人心..."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LlSrxF0X1
讀到這段,明遠不禁微笑。他從未見過祖父年輕時的模樣,但透過這些文字,一個熱血青年的形象躍然紙上。日記中還夾著一張泛黃的照片:七個年輕人站在發掘現場,祖父站在最邊上,戴著圓框眼鏡,面容清瘦,與晚年威嚴的形象判若兩人。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UOuxS2uTN
然而,隨著戰事逼近,日記的筆調逐漸沉重。五月後的記錄變得潦草,有些頁面還沾著可疑的污漬。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JsaFrf5sO
"五月三日,聞南昌陷落。陳教授決定中止發掘,將文物轉運重慶。然交通斷絕,僅僱得牛車一輛..."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RVRjNePvc
「五月五日,夜。與李、王二君密議。恐文物難保全,決議分藏。我負責銅印及部分文書。此舉有違師德,然為保全文物,不得不為。他日若得生還,必當完璧歸趙..."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typHrg9Ue
「五月七日,埋銅印於祖宅棗樹下。心如刀絞,自知此舉已負師恩。然念及倭寇兇殘,若文物落入其手,不啻助紂為虐。唯願天佑中華,使此物終得重見天日..."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o0CUcwKrV
明遠的手指微微發抖。他從未想過一生嚴謹治學的祖父,竟有如此驚心動魄的往事。日記的最後幾頁記錄了祖父如何獨自跋涉回到家鄉,以及後來參與抗戰的經歷,但對銅印的下落再無提及。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JdnUwwcug
雨停了,夕陽的餘暉透過雲層,在書桌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明遠拿起銅印對著光線細看,發現獅鈕底部有一道細如髮絲的裂痕,像是曾經被摔過。他突然想起小時候,祖父總愛在棗樹下給他講故事,有一次講到半截突然沉默,只是盯著樹根出神。當時他以為祖父累了,現在想來,那眼神分明藏著說不出口的秘密。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ztzTywApa
明遠從工具間找來一把小鏟子,來到後院那棵歪脖子棗樹下。樹幹粗糲的觸感讓他想起祖父滿是皺紋的手。他在樹根附近輕輕挖掘,不到一尺深,鏟尖就碰到了硬物──一個已經腐爛的木匣,裡面空空如也。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gcqniKVEW
「爺爺晚年挖出了它...」明遠喃喃自語。鐵盒上的泥土還很新鮮,說明祖父在去世前不久才將它從某處取出,又藏進了書房。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3GDGf8nHv
回到書房,明遠繼續翻閱日記,在最後一頁的夾層中發現了一張名單,上面寫著當年考古隊成員的名字和簡況。其中三人名字被劃掉,旁邊註著"殉國";趙世銘的名字後面寫著"1949年赴台";陳教授的名字旁則標註"文革中故去"。最下方單獨列著一行: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B92pNoWTCT
「李維漢,生死未卜。聞其有一女名李雯,戰亂中失散,或居上海。多年來多方尋訪未果..."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7SOAbthsS
字跡由深到淺,最後幾個字幾乎難以辨認,像是執筆人已經力竭。明遠突然明白祖父晚年為何常前往上海,總是獨自外出。他是在尋找當年的隊友,或是他們的後人。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66TKPHRJIJ
夜幕降臨,明遠沒有開燈,任憑月光灑在書桌上。銅印在月光下泛著幽暗的光澤,彷彿承載著八十年的時光重量。他想起大三那年,他告訴祖父自己決定改修文學時,祖父眼中閃過的失望。當時他不理解那種失望從何而來,現在似乎明白了──祖父或許希望有人能繼承他的事業,完成他未竟的工作。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oUcro4Ygh
「爺爺,這就是你一直想告訴我的事嗎?」明遠輕聲問道,手指撫過銅印上精緻的紋路。這件文物應該屬於國家博物館,但祖父的選擇真的只是簡單的私藏嗎?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或許正是無數個像祖父這樣的普通人,用他們看似微小的決定,守護了文明的薪火。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weNGLp007
明遠翻開日記的最後一頁,發現背面還有一行極小的字: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xi7z1ZA4Q
"物歸原主日,方是心安時。"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V48vkxEJK
字跡顫抖,像是晚年所寫。明遠突然意識到,祖父至死都未能放下這個心結。他小心翼翼地將銅印和日記放回鐵盒,卻在盒蓋內側發現了一張折得很小的紙條。展開後,是一行位址: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eJZju3BN1
"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弄17號"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3emigSdRt
字跡與日記相同,但墨色新鮮得多。明遠的心跳加速-這很可能是祖父生前找到的李雯住址。
5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4xH6CPDGR
窗外,一輪滿月升上棗樹梢頭。明遠知道,他手中捧著的不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段等待了八十年的承諾,一個需要由他來完成的救贖。
ns18.223.241.14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