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萬年前,東瀛島還處海底,住著下身尾鰭,上身人型的鮫人。直到億年的天體交會,魁七星匯成一線,召出沈睡在此處的神龍。神龍於海中翻身湧動,千萬鮫人死亡,東瀛島才從海中浮起。
住在東夷半島的霜天人一見海中出現一處遼闊土地,紛紛來此墾拓,霜天貴族亦然。
當倖存的鮫人戰士學會將尾鰭化為雙腿,回到東瀛時卻是發現自己家園早被佔據,於是「龍島之戰」揭開序幕。
戰事持續約五百年,驚動神龍。神龍自知一切亂史始於自身,便將自己盤據的七海讓給鮫人,又將肉身分化為七,留下那顆擁有控制七海之力的龍珠。
自此,七海代代出七名「鮫龍」,代代龍珠降生一人。
鮫龍只要得到龍珠,便能成為七海之主,海中鮫皇。
時光匆匆,霜天帝國經歷夜魂被屠,經歷霜天內戰,海國卻漸漸繁盛,甚至能與之匹敵。
直到千年前,龍珠不再現世,海國分裂,七王崛起。
分別是與霜天結盟的鮫王,碧澄的王舅,東海王。
與墨玄族來往密切的越海王。
依傍神山靈脉才得以強大的青海王。
世代不與霜天建立聯盟,位處東瀛島以北的冰海王。
南邊的南海王。
太過遙遠,地處碧龍島東側的東洋王。
以及越過淵峽,位於邊境的律海王。
群龍無首,直到百年前,冰海國出現一名鮫龍名為潭澔,潭澔向七海鮫王自薦,成為能與之平起平坐,後又能招兵買馬,擁兵自重,主持七海審判,稱為七海幕府。
這名幕府卻是仗著自己無人能敵,欺壓各地小門小族,乃至於名門貴族,掠奪資源人才,其中最為讓人詬病的便是囚禁殺害後世降生的鮫龍,等待龍珠再世,方能名正言順統一海國。
此暴政持續約五百年,幕府已然殺害五名鮫龍,第六名鮫龍,出自律海王族。
第六名鮫龍武藝精湛,術法高強,後持寶劍龍淵,集結七海鮫國之力,舉兵攻打幕府。
自此,七海太平。
9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rNjCz83pe
9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C1D3NCgAe
漸漸沈落海線的橙紅夕陽將天際染成萬種色彩,映在依水而建的碧柳東宮。如若從書房看出去,正好能見到這天海用單單光影所勾勒出的美景。
碧澄坐在書房裡頭,卻是忽略窗外景色,盯著眼前一封裝飾華麗的信件。
「世子,該用膳了。」
東宮總管翡川正祐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兩名侍女,一位捧著碧澄平時用餐的小桌,一位提著食盒。
碧澄微微點頭,讓他們把飯菜放到一處坐榻,然後將那封華麗的信帖遞給了正祐:「你看看。」
正祐接過信件,仔細看了一會,待侍女退出後才開口問道:「重選幕府?」
碧澄點點頭:「湍大公召集七國,要求重選幕府,還『特邀』我前往。」
「怕不是還沒吃夠潭澔的虧呀······」正祐搖了搖頭,接著神色嚴肅起來:「可選七海幕府為何要捎信來翠島東宮?」
碧柳王族東宮不建在首都霞城,而是建於海灣口的翠島町上,象徵王世子護城。翠島町環境靜謐,可說是碧澄一個人的私島。除了建著東宮,霞城找得到的,翠島一定有,上頭的居民約一萬。可碧澄倒想一把火燒了這裡。
到底是誰決定將東宮建在這!
身為王世子,每日需寅時起床,卯時到霞城碧王府,給父王請安,接著在觀文殿處理文書公文,在裡面午覺,在裡面午膳,做什麼都在那裡,活動範圍不得出霞城,直到未時與父王食畢晚膳,申時又必須回到翠島町。
雖然這些都是他自找的,誰讓他十六時逃家呢?
但到底是誰將東宮建在這裏,害得本世子每天都睡不飽!
正祐不知他心思已飛,見碧澄沒有說話,又問道:「現下東海王還小,七海國紛紛出了鮫龍······」正祐猛然抬頭看向碧澄:「莫非,他們顧忌您身為王妃之子,要您一同······」
碧澄微愣,陷入思考。母妃雖已逝世,他身上確是留著東海王族血脈,又加上為碧王世子,這雙重身份比七海國任何人都高貴不少,想必這也是特別捎信給他的原由。
難道要我也一起選幕府?
他想了想,搖頭道:「這幕府之位落在誰手上都行,就是萬不能落在碧族手裡······七鮫王還沒這麼蠢。」碧澄用手指輕輕敲打桌面,過了半晌又說:「我記得湍大公出自青海國。當年秀明的父王過世,青海鮫族衰弱,這湍大公帶著家眷脫離青海。但秀明繼承王位後重振青海威望,青海富足,想必湍大公又想回到老東家,便來個立功贖罪的戲碼。」
當年秀明的父王是被潭澔用計殺死。原本以慵懶為名的秀明,這幾十年來耗費大量錢財,將潭澔害死的那些人一一列名造冊,甚至協助找尋屍身,讓那些死於非命的人安心去往來世。這些舉動廣受讚譽,就連碧龍島人民都無不稱讚,甚至許多鮫人志士自願加入青海國,為秀明辦事。
青海國有了東山再起之勢,怕不用幾年,便能重回當年榮耀。
碧澄心中蒙上一層陰影,他不怕青海出幕府,誰家出幕府他都不在乎,但卻必須堤防任何指向泠川的暗箭。
嘖了一聲,碧澄道:「你去回信,說我柳漣澈對重選幕府一事沒有興趣,看他們怎麼反應,再來回。」
正祐立刻點頭,碧澄頓了頓,又接著說:「他們估計也會送信到東海和律海。」律海上代鮫龍將潭澔拉下幕府之位,現在更是有那修為高絕,同為鮫龍的呂韻王子:「如果不是同時送,就是在我拒絕之後。你派些人緊盯著,留意他們是把信送給泠川,還是送給藤原王家哪隻老鰻魚。至於律海王那邊······我想呂韻王子不會接受重選幕府的提議,你再安排幾個看起來粗鄙的人,偽裝成雲遊七海的鮫人術士,到這幾個海國的地盤走走,看能探出點什麼。別耽擱。」
正祐拱手作揖道:「屬下明白。」
碧澄拿起紙張,寫了寫,遞給正祐:「你派個人幫我查查藥房裡這些藥材還剩多少。然後叫藥房的人來回我。」語畢,看向窗外夕陽。正祐接過紙張,才剛轉身,碧澄又道:「窗關了吧,這等美景天天看,天天想燒了翠島町。」
等正祐退出書房,碧澄靠向桌案,一邊思考這些繁雜瑣碎的勾心鬥角,一邊感嘆要是能回霜天神山,要他整天抄經文都可以。
不過一炷香時間,藥房掌事親自將碧澄寫的條子送回來。他隨口問了幾種藥材,最後才繞到他最關切的上頭。
「這一季的密幽藤,都收到庫中了?」
「回世子,」掌事曹先生低頭說道:「今年的密幽藤已全部採買完畢,最後一匹月初就送來了,質量不錯,屬下已經妥善保管於藥房深庫之中。」
碧澄一雙綠眼如深潭,緊盯放於桌案上的手指,低聲說:「下去吧。」
藥房曹先生退下後,碧澄才拿著草藥名單,走向書房旁用餐的小隔間。
今日父王事務繁忙,就不留他在碧王府用餐,所以他便悠哉回到翠島町,誰知就見到那信帖,還直接繞過王府送來東宮。碧澄看著上頭字句,看得有多出神,心裡就有多嫌惡。
這些老鰻魚,海神祭才剛過半年,那宴會裡說的客套話看是都放水流了。還說什麼一出第七鮫龍就告訴天下,說什麼龍珠現世就盛大舉辦武鬥。要爭就爭,還爭到我家門口。
看著一桌菜餚,思及此,就沒了胃口:「嘖,晦氣。」用筷子戳著一盤又一盤佳餚後,又看向手邊草藥名單,雙眼便沒再離開過。
沒再離開上頭那三個字----密幽藤。
對碧澄來說,那是命一般重要的草藥。
當年母妃得怪病,一個月總有那幾天會全身燥熱,劇痛難耐。此事碧柳王族保密到家,唯有父王與母妃身邊的葵嬤嬤知道。
天下醫師皆知,這種草藥可凝神靜氣,而密幽藤也是唯一能緩解母妃病痛的草藥。
當年母妃逝世,碧澄過不久也染上與母妃一樣的怪病,身為碧柳王世子,染上這種怪病也不能大張旗鼓的廣招天下神醫,於是父王便讓葵嬤嬤用同種草藥緩解他的病痛。自此他便寸手不離密幽藤。
至於密幽藤最有名的不是他的功效,而是他的成長環境。
只在純淨地下水流過的土地發芽,妖獸鬼怪沒有碰過的土地生長,由待字閨中、沒有與男子親近過的少女種植,每七天內必須照到月光,若連七日無月便會枯死。這樣照顧半年,由種下的少女親自澆水灌溉,其他人不能靠近。採摘的時候也必須是同名少女,而且必須是月落日昇的時候採集,摘的時候要有月光,摘後半時辰內要照到太陽,曬到當日日落,方可入藥。
密幽藤一年長一季,一季折騰半年,稍有不慎便無收成。儘管藥效甚好,但鮮少人種,就連貴族大多都用能夠替代的草藥來代替密幽藤。
當年母妃必須用密幽藤當作藥引,碧王府才有兩座無人踏足的小島,秘密請人種植。母妃過世後,這兩座島便被碧澄接手,每年花大錢安排人照顧。
碧澄反覆確認草藥數量,今年收成不錯,如果按照現在的用量,兩年後都沒什麼問題。這樣碧澄便安心下來,心裡想著飯後就安排配藥,不料這一頓飯還沒吃完,外頭卻傳來一陣爭嚷。
他立刻放下碗筷,只見一名侍從衝了進來:「世子!世子!不好了!」
「吵成這樣還知道不好!」碧澄怒喝:「何事!」
「派去松桐山的人回來了!但······但除了余公子!其他人都······都死了!」
碧澄臉色一變,筷子一丟快步走出書房。
此時天邊悶著最後一抹色彩,東宮前院卻是一片喧囂。碧澄的臉沉得可怕,他走下台階,就看到一群人扶著余建一緩緩走來,身後跟著幾名侍衛,用竹床抬著幾具蓋著白布的屍體,每個人神色凝重,充滿恐懼。
余建一是他的心腹之一,此刻抬頭一見碧澄,便跪了下來:「世子!」
「到底怎麼了!」他臉色陰冷,手卻是將余建一扶起身,低頭一看,卻發現這人的左手纏著重重紗布,整個手掌都沒了!
「世子!」余健一本是個剛毅不屈之人,可此刻卻是失聲痛哭:「都怪我!是我沒有護好兄弟們!」
「別說些浪費時間的話!什麼傷你們成這狼狽樣!」碧澄臉上溢滿擔憂與怒火。
「是······是······」余建一道:「是幕府潭澔!」
碧澄僵在原處,不可置信。
東瀛碧龍島靈脈充足,北方時常落雪,南方四季如春,四面環海,山脈綿延,利於術士習武修行,還沈在海裡時就是塊風水寶地。
原先就有許多妖魔鬼怪,這些妖怪即使離開水下也不死,千百年來,居然適應路上環境。
加上東瀛山脈地勢不利碧柳王族管理,碧柳族家系龐大,旁系漸漸離開本家,自立門戶,四散東瀛。千年過去,也就成就現在地方貴族眾多的局勢。
約兩個月前,盛傳南方伊予州松桐山一帶,夜間鬼火伴著怪聲響徹山麓。雖沒有人傷亡,但當地村民卻是被嚇得魂不附體,無法安生。
松桐山所處的山脈東西側,分別屬於兩門小貴族。聽聞此事便派人去查看。誰料兩家人派去的術士,半月來都沒有消息,有一人瘋瘋癲癲回來,口吐白沫的說著:「潭澔!潭澔!」說完倒地就死了。
出了這種大事,又和潭澔有關,兩門貴族自然不敢怠慢,松桐山距離首都霞城太遠,水路卻是能到翠島町,也就來求助東宮。
自幕府潭澔死亡後,民間便有潭澔魂魄未散,出現作怪的消息。各方貴族一開始都將這些消息視為要事,可到了實地,往往發現不是披著官服的小鬼,就是個小怪,到最後,連野外小兒啼哭都能扯到潭澔惡靈作亂。
久而久之,對於這種謠言,貴族們也就有個「沒出人命不派人」的共識。因此,碧澄聽聞潭澔在松桐山出現的消息,也只認為是誤傳,但畢竟死了那麼多人,已不能簡單視之。於是便派余建一去處理此事。
這位余建一能力修為在東宮裡已屬上乘,接到命令,帶領約十幾位東宮術士去了松桐山。
誰知,竟如此淒慘。
「潭澔······」碧澄緊皺眉頭,滿臉憤怒的看向松桐山方向:「死多少年了還要來找本世子······」
ns18.117.129.7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