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越野車繼續向西而行。
呆坐在副駕駛上,阿蔔杜勒的話還在耳邊縈繞。“到底什麼是正義?”薑尚青也沒有答案,這讓他想起了柏拉圖的《理想國》,在這本書中,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與他的朋友們進行了一場“什麼是正義”的討論。
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有話實說,有債照還”是正義。
蘇格拉底反駁道:“‘有話實說,有債照還’會不會有時是正義的,有時卻不是正義的呢?打個比方!你有個朋友在頭腦清楚的時候,曾經把武器交給你;假如後來他瘋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會說不能還給他。如果竟還給了他,那倒是不正義的。把整個真情實況告訴瘋子也是不正義的。”
一個叫玻列馬邱斯的朋友認為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蘇格拉底反駁認為:
“一般人會不會弄錯,把壞人當成好人,又把好人當成壞人嗎?那豈不要把好人當成敵人,拿壞人當成朋友了嗎?這麼一來,幫助壞人,為害好人,豈不是正義了?可是好人是正義的,是不幹不正義事的呀。”
“而且音樂家不能用他的音樂技術使人不懂音樂,正義的人也不能用他的正義使人變得不正義;‘傷害’不是‘好人’的功能,而是和‘好人相反的人’的功能,就像發冷不是熱的功能,而是和熱相反的事物的功能,所以傷害任何人無論如何總是不正義的。”
這時候一位名叫特拉敘馬霍斯說:
“每一種統治者都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獨裁政府制定獨裁法律,依此類推。他們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對政府有利的對百姓就是正義的;誰不遵守,他就有違法之罪,又有不正義之名。因此,我的意思是,在任何國家裏,所謂正義就是當時政府的利益。政府當然有權,所以唯一合理的結論應該說:不管在什麼地方,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蘇格拉底反駁認為:“當統治者向老百姓發號施令的時候,有時候也會犯錯誤,結果反倒違背了自己的利益。正義有時是不利於統治者,即強者的,統治者無意之中也會規定出對自己有害的辦法來。但老百姓卻必得聽他們的號令,因為這樣才算正義。這樣一來的話弱者受命去做對強者不利的事情,這個時候正義反而在迫害強者的利益了。”
特拉敘馬霍斯又經過一翻辯論後很生氣地說: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6U6x5zvcxM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1ox887VnM
“蘇格拉底,你離了解正義不正義,正義的人和不正義的人簡直還差十萬八千裏。因為你居然不了解:正義也好,正義的人也好,反正誰是強者,誰統治,它就為誰效勞,而不是為那些吃苦受罪的老百姓,和受使喚的人效勞。不正義正相反,專為管束那些老實正義的好人。老百姓給當官的效勞,用自己的效勞來使當官的快活,他們自己卻一無所得。”
“頭腦簡單的蘇格拉底啊,難道你不該好好想想嗎?正義的人跟不正義的人相比,總是處處吃虧。先拿做生意來說吧。正義者和不正義者合夥經營,到分紅的時候,從來沒見過正義的人多分到一點,他總是少分到一點。再看辦公事吧。交稅的時候,兩個人收入相等,總是正義的人交得多,不正義的人交得少。等到有錢可拿,總是正義的人分文不得,不正義的人來個一掃而空。”
“要是擔任了公職,正義的人就算沒有別的損失,他自己私人的事業也會因為無暇顧及,而弄得一團糟。他因為正義不肯損公肥私,也得罪親朋好友,不肯為他們徇私情幹壞事。而不正義的人恰好處處相反。”
“如果舉極端的例子,你就更容易明白了:最不正義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人。不願意為非作歹的人也就是最吃虧苦惱的人。極端的不正義就是大竊國者的暴政,把別人的東西,不論是神聖的還是普通人的,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肆無忌憚巧取豪奪。”
“平常人犯了錯誤,查出來以後,不但要受罰,而且名譽掃地,被人家認為大逆不道,當作強盜、拐子、詐騙犯、扒手。但是那些不僅掠奪人民的錢財、而且剝奪人民的身體和自由的人,不但沒有惡名,反而被認為有福。受他們統治的人是這麼說,所有聽到他們幹那些不正義勾當的人也是這麼說。一般人之所以譴責不正義,並不是怕做不正義的事,而是怕吃不正義的虧。”
“所以,蘇格拉底,不正義的事只要幹得大,是比正義更有力,更如意,更氣派。所以像我一上來就說的:正義是為強者的利益服務的,而不正義對一個人自己來說有好處、有利益。”
蘇格拉底反駁認為:
“沒有一種技藝或統治術,是為它本身的利益的。一切營運部署都是為了對象,求取對象(弱者)的利益,而不是求取強者的利益。沒有人甘願充當一個治人者去攬人家的是非。做了統治者,他就要報酬,因為在治理技術範圍內,他拿出自己全部能力努力工作,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所治理的對象。所以要人家願意擔任這種工作,就該給報酬,或者給名,或者給利;如果他不願意幹,就給予懲罰。”
“好人就不肯為名為利來當官。他們不肯為了職務公開拿錢被人當傭人看待,更不肯假公濟私,暗中舞弊,被人當作小偷。名譽也不能動其心,因為他們並沒有野心。於是要他們願意當官就只得用懲罰來強制了。這就怪不得大家看不起那些沒有受到強迫,就自己想要當官的人。假如全國都是好人,大家會爭著不當官,像現在大家爭著要當官一樣熱烈。那時候才會看得出來,一個真正的治國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有識之士寧可受人之惠,也不願多管閑事加惠於人。因此我絕對不能同意特拉敘馬霍斯那個“正義是強者的利益”的說法。”
薑尚青每次將《理想國》看到這裏的時候,都覺得蘇格拉底對於特拉敘馬霍斯提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的觀點,以及“極端的不正義反而可以獲得更大利益”的觀點辯駁有一些蒼白,而且後文中蘇格拉底也承認特拉敘馬霍斯提出的觀點在現實中看上去似乎真的是這樣。
為了進一步搞清楚什麼是正義和不正義,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們決定采用“以小見大,以大見小”的方法,他們准備從一個構想的城邦內找到城邦的正義與非正義,並以此反觀到個人的正義和非正義。
通過大量的辯論,蘇格拉底認為狡猾而不正義的人就像是在前一半跑道上跑得很快的賽跑運動員。他們起跑很快,似乎能夠迅速獲得利益,但到最後卻會因為缺乏持續的力量和道德支撐而精疲力竭。
從靈魂的永恒和不朽來看,靈魂永不會減少,也永不會增加,而正義本身是最有益於靈魂的。那些不正義的人違背自己的靈魂去做了不正義的事而暫時獲得了所謂的利益,最終也必將面臨自己造作的結局,也許是生前,也許是死後。
為此,蘇格拉底闡述了靈魂具有理性、激情、欲望三個方面的特質,而不正義者往往讓無窮無盡的欲望來主導自己,他們的理性往往被欲望所壓制,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主導作用。有時,激情也可能被欲望所利用,成為滿足欲望的工具,而不是協助理性的力量。
他還通過“洞穴寓言”來深化對不正義者暫時利益的論述。在這個寓言中,他構想了人類生活在一個地下洞穴裏,被束縛著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在牆上的影子。這些囚犯誤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事物,並為此爭論不休。然而,當他們被解開束縛,走出洞穴,看到真正的陽光和事物時,才會意識到過去的無知和錯誤。蘇格拉底用這個寓言來比喻那些被不正義所蒙蔽的人,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長遠的後果和真正的價值。
蘇格拉底還講述了一個叫厄爾的年輕人,他來到死後的世界,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在死之後的經曆,也看到了他們在輪回轉世之時自己所做出的選擇。
而蘇格拉底在與朋友們進行大量辯論後也得出什麼是正義的結論:“各司其職幹自己的事。”
“各司其職幹自己的事就是正義!可是真的是這樣嗎?”薑尚青想著:“假如一個人蒙冤上了法庭,現有證據都對當事人不利,法官依據現有證據和法律判處當事人有罪入獄,這個時候法官按照自己的工作職責和法律履職,我們可以說他做好了本職工作,因為現有證據顯示當事人就是有罪,可我們真的能說他的判決是正義的嗎?”
“又比如說:一個沒有行醫資格證的老中醫憑借自己對中醫藥的深刻認識配置出一副特效癌症藥方,醫治好了近百名癌症晚期患者,卻因為沒有行醫資格證以及所配藥物沒有獲得生產許可證而被法律判定為假藥,最終這位老中醫被法官判處鋃鐺入獄。那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法官根據法律規定履好了職,因為法律就是這麼規定的,可我們真的能說這名法官的判決是正義的嗎?”
“如果法官的判決是正義的,那就意味著老中醫配藥醫治好上百名癌症晚期患者的行為是邪惡的!可老中醫配藥治人的行為真的是邪惡的嗎?不!我想…絕對不是!”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uK6gAi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