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其實最初不是指皇帝?
前幾天特首上京面聖,不知道當時有沒有叫陛下?常常看宮廷劇中見到文武百官都「陛下陛下」地叫,天子不是最大的嗎?怎麼「下」「下」地稱呼?到底甚麼是陛?
「陛」,《說文解字》曰:「升高階也。」本義是宮殿的台階,後成為帝王殿前台階的專用稱呼(沒錯,連台階都有特別稱呼),而「陛下」,顧名思義,就是指台階下(的人),那是誰?皇帝不是在台階上面嗎?
自然就是守在宮殿旁的侍衛了,原來它們才是陛下!因為大臣覲見皇帝時,其實不能也不敢直接與皇帝對話,要先向兩旁的侍衛報告,再由其轉達,可見皇權之崇高。後來,即使並非殿前,臣子直接稱呼皇帝時,也仍然保留「陛下」一詞,以表示自己雖然與皇帝對話,但自知本無此資格。慢慢便成為臣下稱皇帝時所用之詞,如《史記》記丞相、御史大夫稱呼秦始皇時便是說:「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
分享文字冷知識,純粹個人製作,請多多支持支持💩!另有IG:etymology_hk
必備頭盔:詞語起源歷史悠久,難以準確追溯,大多沒有統一說法,甚至幾種來源,以上說法僅供參考。
ns3.141.193.18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