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讚美女生,我們可以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花容月貌」、「如花似玉」……等等,怎麼好像很多都以花來形容女生,形容男人不可以嗎?古人確是迂腐,連讚美也有性別歧視!真的怪錯古人了,「如花似玉」最早便是用在男子身上,而且還是女子表達對男子愛慕之情的詩,而「似玉」亦非誇獎外貌,而是德行。
「如花似玉」出自《詩經.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正以花及玉來讚賞自己喜歡的男子才貌雙全。
「英」,《說文解字》曰:「草榮而不實者。」植物開花但尚未結果時叫英,即其本義便是花。
「玉」,古人認為玉代表了仁、義、智、勇、潔、忠、禮、信、樂等德行,如《說文解字》、《禮記.聘義》都有提及,因此以玉來比喻君子。如《詩經.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即讚美男子性情品格如玉。
回到「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這兩句,強行翻譯就是「我心愛的人啊!你簡直就是花美男!」「我心愛的人啊!你是個絕世大暖男!」(大概是這樣吧……)
後來「玉」亦開始用於女性,如「玉女」就是德行高潔的女子。如《禮記.祭統》:「故國君取夫人之玉辭曰:『請君之女,與寡人共敝邑。』」鄭玄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就是誇國君夫人德行如玉,不是指外貌。
因此「如花似玉」,「如花」指外貌,「似玉」指內涵,不過玉字慢慢失去德行的意思,基本只指本體玉石,因此被用為解如玉般溫潤、光潔的美麗外貌,「如花似玉」便完全只解作美麗的外表,沒有誇獎德行的意思,甚少來形容男性了。
必備頭盔:詞語起源歷史悠久,難以準確追溯,大多沒有統一說法,甚至幾種來源,以上說法僅供參考。
分享文字冷知識,純粹個人製作,請多多支持支持💩!另有IG:etymology_hk
309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HzT1TVN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