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聽到人用「老虔婆」來罵上了年紀的女性惡毒奸狡,例如「呢個老虔婆搞風搞雨,搞亂香港!」但「虔」不是解「虔誠」,有恭敬的意思嗎?怎麼用來罵人了?
「老虔婆」的用法在宋代以後的小說就已經很常見,如《水滸傳》第二十回「老虔婆,如何出得他手。」關漢卿《救風塵》「只為老虔婆愛賄貪錢,趙盼兒細說根原。」但這個詞到是怎來的,這就要從「虔」的本義說起了。
「虔」,《說文解字》曰:「虎行貌。」意思就是老虎行走時的模樣,因為虎行姿態威風凜凜,勇武有力,令人望而生敬,因此又引伸勇武、恭敬之意,而誕生帶有誠心誠意等義的「虔誠」、「虔敬」等詞。不過這只是褒義的引伸,自然有負面的引伸義,由老虎之兇猛引出殺戮、強取等貶義,漢代揚雄《方言》:「虔,殺也……謂賊為虔。」故此亦有以虔為負面罵人的時候。
古代所謂的「三姑」,即尼姑、道姑、卦姑,而「六婆」分別是牙婆(拐帶)、媒婆、師婆(巫婆)、虔婆(老鴇)、藥婆(巫醫)、穩婆(接生),基本涵蓋當時的一些女性職業,但要注意雖然現今已把「三姑六婆」作罵人之用,原本可並非全為不良職業。其中「六婆」中就有虔婆,就是鴇院的老鴇,因為壓榨女性,甚至有人口販賣、恐嚇雛妓、強搶民女、威逼接客等行為,故被稱之為「虔婆」,同時亦成為辱罵年長女性的常見詞。
分享文字冷知識,純粹個人製作,請多多支持支持💩!另有IG:etymology_hk
必備頭盔:詞語起源歷史悠久,難以準確追溯,大多沒有統一說法,甚至幾種來源,以上說法僅供參考。
485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noMX18k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