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石油風暴
1973年10月12日,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王宮內。我凝視著滿室的金色陽光,內心卻如寒冬般沉重。身為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王,我——費薩爾正面臨著人生中最艱難的抉擇。幾天前,埃及和敘利亞聯手出其不意地向以色列發動進攻,初戰告捷的捷報傳來時,我與眾臣歡欣鼓舞。然而短暫的喜悅很快被陰雲籠罩:美國開始大規模向以色列運送武器援助,試圖逆轉戰局。我深知,一旦以色列穩住陣腳,阿拉伯軍隊將再次陷入苦戰,正如六年前那場恥辱般的敗仗。
「陛下,美國空軍的運輸機正源源不絕將軍火送抵特拉維夫。」石油部長亞曼尼快步走入宮廷會議室,聲音焦躁地向我報告最新情報。他手中的電報紙張微微顫抖。我閉上雙眼,胸中怒火翻湧。數月前,我曾親自警告美國總統,若再次發生戰爭,美國必須保持中立,否則阿拉伯國家將不惜動用石油武器。如今華盛頓的背信棄義歷歷在目,我別無選擇。
「召集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各國部長,緊急會議就在科威特召開。」我睜開眼,語氣堅定地對亞曼尼下令。他愣了一瞬,隨即領命而去。我望向窗外刺目的陽光,腦海中閃過無數畫面:巴勒斯坦難民營的淒涼、1967年開羅街頭的斷垣殘壁、還有已故兄長沙特國王生前對我說的那句話——「用石油去對抗他們」。此刻,歷史的責任落在了我的肩上。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uWgTbOPTO
1973年10月17日,科威特城。炙熱的午後陽光下,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緊急會議在一間隱秘會所舉行。長桌周圍坐滿了阿拉伯產油國的高級官員,他們神情嚴肅,各國國旗靜立在身後。沙烏地石油部長亞曼尼環視眾人,低沉開口:「各位,我們必須一致行動,以我們的資源為武器,迫使支持以色列的國家改變立場。」
會議室內一片肅然。利比亞代表率先舉手贊同:「我們應立即全面停止對美國和其他親以色列國家的石油出口!」他的發言獲得伊拉克和阿爾及利亞代表的附和點頭。然而也有較溫和的聲音響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財政部長謹慎地建議:「是否還需斟酌?石油禁運可能導致西方報復或經濟動盪……」話音未落,科威特石油官員便站起來激動地打斷:「我們已忍耐太久!戰場上我們流血,經濟上他們卻獲利!現在是我們運用經濟實力的時候了。」
爭論持續了一會兒,但隨著前線傳來的戰報日趨緊急,代表們的猶豫被同仇敵愾的義憤所取代。在沙烏地和埃及的強硬主導下,會議最終形成共識:對美國、荷蘭等支援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同時每月減產5%,直到以色列從被佔領的阿拉伯領土撤軍為止。
簽署決議時,亞曼尼心情複雜地握著鋼筆。他瞥了一眼坐在角落的幾位外國觀察員,其中一人朝他投以鼓勵的目光——那是一名蘇聯外交官。亞曼尼知道蘇聯樂見此局,石油禁運將重創西方經濟。然而此刻,他想的卻是遠在利雅德的國王殿下。費薩爾國王為了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不惜與昔日盟友美國決裂。作為臣子,他唯有盡忠執行。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RomAydPzk
禁運決議迅速生效。十月下旬開始,美國和西歐各國驚覺中東石油供應正在急劇縮減。到11月初,國際油價飛漲,西方世界陷入一片恐慌。我駐足在紐約曼哈頓的一處加油站前,親眼目睹長長的車龍蜿蜒好幾條街,許多加油站豎起了「無油供應」的牌子。等候許久的駕駛們開始躁動,有人探出頭大聲咒罵,甚至為搶最後幾加侖油當街爭吵。報告顯示,美國國內汽油價格已翻了數倍,股票市場劇烈動盪,民眾陷入對能源匱乏的恐慌。
「我們必須想辦法,不能坐以待斃!」白宮危機會議上一名顧問拍案而起,建議動用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並實施配給制度。然而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一些強硬派甚至提議考慮武力奪取中東油田。「如果他們繼續掐著我們的能源命脈,我們或許別無選擇。」一位將軍陰沉著臉說道,引發與會者一陣騷動。我暗自慶幸決策者最終否決了這個極端方案——真那樣做,將引發難以想像的災難。
1973年11月,我奉命隨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展開穿梭外交。在以阿戰場達成停火後,我們馬不停蹄地走訪中東各國,尋求外交突破。數週內,基辛格先後拜訪了開羅、大馬士革、特拉維夫和利雅德。在每一站會談中,我都靜靜站在會議室一角,見證他高明的談判手腕。最艱難的一次,是在利雅德與費薩爾國王的密談。
那日黃昏,夕陽餘暉透過宮殿窗櫺灑落。我注視著滿臉堅毅的費薩爾國王和侃侃而談的基辛格博士。費薩爾國王態度禮貌但冷峻,他明確表示:除非美國促使以色列從阿拉伯土地撤軍並承認巴勒斯坦人的權利,否則沙烏地決不恢復石油供應。基辛格神色凝重,但以他一貫的機智巧妙應對:他向國王保證,美國正積極推動和平談判,願意為保障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益努力,並引述《古蘭經》文句來表達對伊斯蘭世界追求公正和平的尊重。費薩爾聽後神情略有鬆動。
談判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氣氛數度緊張又緩和。終於,當晚傳出消息:沙烏地阿拉伯同意在看到實質和平進展的前提下,適時考慮解除禁運。這無疑是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接下來數月,在美蘇斡旋下,中東戰後談判逐步展開。1974年3月,阿拉伯國家正式宣佈結束對美國的石油禁運。消息傳來那天,我正在華盛頓辦公室,室內響起一片歡呼。我靠在椅背上長出一口氣,閉目感受壓在心頭數月的重擔終於稍稍緩解。儘管供應恢復正常,世界已今非昔比:油價經此風波暴漲數倍,產油國驟然暴富並握有更大話語權,而消費國也開始反省過度依賴石油的代價。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uoSAu3urX
春天的利雅德,沙漠中難得下起一場小雨。費薩爾國王站在王宮陽台,凝望著遠方濕潤的天空。禁運雖已解除,但他的神情沒有絲毫鬆懈和喜悅。經歷這場石油風暴後,阿拉伯世界向西方展示了團結與力量,但巴勒斯坦問題遠未解決。國王低聲對身旁的親信說:「也許這只是開始。我們用石油爭取來的尊嚴,還需要用智慧和勇氣去守護。」他心裡很清楚,西方世界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勢必尋找替代能源、建立戰略儲備,以避免未來再度被石油扼住咽喉。
遠處,一道彩虹隱約掛在天際,彷彿預示著風暴過後的寧靜。然而在這寧靜之下,新的角力暗流湧動。石油從此不再只是商品,而成了撼動國際格局的武器。世界,亦將因此改變。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11yB0wys7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cr5e206Ni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HzLu6ycdj
(第7章開始會聚焦故事前面先嘗試多視角讓大家感受到本書大概的風格)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4sNkZhQ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