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技工創作了一個關於中文「蟹」字的冷笑話。技工有點擔心早已有人創作了類似笑話,於是就隨便上網搜尋幾轉。類似笑話找不到,反而發現一個奇怪的故事。1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s0EVnQE6h
該故事聲稱,中國史上第一個食蟹的人名叫「巴解」,是夏禹的下屬。大禹治水期間有種動物成了禍害,巴解負責處理時發現這種動物適合食用。這種動物命名為「蟹」,取巴解的「解」字,與「虫」部合成。
問題來了:這個奇怪的故事有幾真?
雖然互聯網上的東西都是百份之一千可信(/s),可惜技工疑心重,就是半不信、半疑中留情。於是,技工再努力搜尋一下。
搜尋結果發現,巴解之說並不算廣傳,但還是有不少文章講這故事。可是,這些都是網上文章都沒有注明資料來源,只說故事是「相傳」。而且文章看起來是互相轉載、互相抄襲,的確可以算是「相傳」。加上有不少搜尋結果都屬content farm,可信性over nine thousand(/s)!
技工心目中想找到的可靠資料來源是古籍、文獻,畢竟一個說法就該當有文獻支持。不過,何為有文獻支持,也得說明一下。
故事發生在(設定在?)大禹治水期間,也就是史前時期,by definition不會有文檔紀錄,而考古證據亦可遇不可求。即使真有其事,也只能口耳相傳。傳說終究是傳說,可以參考而不能盡信。
如果傳說真的流傳了幾千年,幾千年來一直沒有人寫下來的機率是多少?理應很低,所以理應有古籍把傳說記錄下來。文獻紀錄越早出現,就越有可能從上古開始流傳(雖然依然不能當作真有其事)。反之,紀錄越遲出現,就越有可能是後人杜撰。
巴解之說的問題在於,無論技工怎麼努力搜尋,都找不到古籍文獻紀錄,反而找到越來越多沒有根據的網上貼文。這點很致命,使得技工不得不相信,巴解的故事根本不是上古傳說,而是近年杜撰。
不過,技工還是想再留點情。或許是技工文史不通,孤陋寡聞?於是,技工請教道長虛冲。道長較熟悉文史,看看他可有見解?幸得道長熱心🙏🏻🙏🏻🙏🏻,道長在日誌裏記下了答覆:https://www.penana.com/article/16776781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jUyrmLz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