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使用方法,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在畢業前我們會進行一場全班都得參加的遊戲,而那個遊戲的籌碼,就是你們各自擁有的金球,但是!這場遊戲的籌碼數量並不是你們在最後所剩下的金球數量,而是採用你們這三年間累積過最多的金球數量做為你們的籌碼數量。舉例來說,假如在高二時的金球數量是從以前到現在有過最多顆的十六顆金球,之後就把所有的金球都換成一萬元,變成了零顆球,而一直到畢業前都再也沒有得到過比十六顆更多的金球數量,那麽在最後一場遊戲的籌碼數量就是十六顆金球,這樣說你們應該懂了吧。」
「老師,那遊戲的獎勵是什麼?我們要知道才能確定要不要把金球用掉啊。」
一位男學生舉起右手,對老師如此詢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視遊戲獎勵而定,我很有可能要改變一拿到金球就馬上拿去換錢的這種充滿現實主義的策略。
「唔~這個嘛~要是現在就公布的話,不就太無趣了嗎?」
可是我比較想知道獎品什麼啊,這樣害得我都不知道該不該累積金球了。
「但是!」
!?
「獎品肯定不會讓你們失望,你們就好好期待一下吧。」
雖然我很期待,但我也想要趕快換錢。
「第五個使用方法,也就是隱藏版,則是需要你們自行發掘的,而且隱藏版使用方法還不只一個,老師不會主動告訴你們,你們要自己想出來才行。」
也就是說,有些上面沒列舉的金球可以換來的好處,是可以自行去發現的嗎?我想想,還有什麼可能的用法呢……難道說收集到一定數量的金球,就可以用來上好大學嗎?說不定不無可能。
之後有時間去問老師好了,畢竟現在還是不要舉手為佳。
「那麼,既然講了這麼多的金球的使用方法,想必大家最好奇的就是要如何獲得金球吧。」
如果金球的獲得方式是看考試成績的話,那我高中三年應該可以進帳一筆不小的財富,如果是在這個班的話。
隨著這樣的想法略過腦海,老師將簡報切換到下一頁。
金球獲得方法一:個人或團體競賽。
金球獲得方法二:個人或團體表現。
金球獲得方法三:抽球遊戲(數量變化球)。
方法一和方法二看起來不難理解,應該是要靠實力去獲得金球,方法三看來是唯一可以靠運氣獲得金球的方式。
「第一個獲得方法,就是之後會有各種競賽可以讓你們互相爭奪金球,像是成績或是體育,甚至是一些遊戲的競賽,在這些競賽裡獲勝的人都可以獲得金球,但是,既然競賽的贏家能獲得金球,輸家當然就會失去金球了。當然,所有競賽能獲得和失去的金球數量我都會在競賽開始前就先講好,如果不是太重要的競賽通常大約都是一顆左右吧。畢竟一顆可是價值一萬元,我也不能隨便就把獎勵定太多顆,不然萬一你們拿錢拿習慣的話我就慘了。」
一顆而已嗎?如果是在這個班的話,我應該能靠成績拿到不少金球呢。想到這裡,我已經開始思考該如何運用這唾手可得的數萬元。
「第二個則是個人或團體表現,如果你們能在我規定的項目,甚至是沒規定的項目裡有好表現的話,我也會給你們金球,有規定的項目我會在開始前就說好能獲得的金球數量,但若是沒規定的項目的話,數量就是我當場隨機公布了。」
「老師。」
「什麼事?」
「沒規定的項目,具體來說有哪些呢?」
「比如說如果我沒有規定你們要將教室打掃房間的很乾淨,但你們卻每天都將教室清理的一塵不染,這就算是其中一種規定項目外的好表現,我可能就會給你們金球當作獎勵。但是,也有可能把教室掃得很乾淨並不會讓我認為是值得給你們金球的好表現,這種時候我就不會給,所以,規定項目外的好表現全看我的心情決定,所以你們必須要自己去猜測我的想法才行。」
可惡,這種規則聽起來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沒有特定的標準,全憑他的喜好來決定,看來這三年一定會有很多人被她用這種規則玩弄在手掌心,雖然我應該也會,不,是一定會,畢竟如果掃個地就能換這麼錢的話應該誰都會想做吧。
但也有可能什麼都拿不到也不一定,可惡,竟然用這麼曖昧不清的規定,真的有夠難搞。
「對了,如果整學期的出缺席是全勤的話也可以獲得一顆金球,這應該算是個人表現的其中一項吧。」
看來之後不能再賴床了。
先不要改鬧鐘鈴聲好了,我在內心暗自對自己這樣說著。
「上面的兩個獲得金球的方法都是要憑你們自己的實力去爭取的,不過,第三個獲得金球的方法,可就是完完全全憑運氣獲得了,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就獲得大量的金球呢。」
老師將簡報切換到下一頁,接著投螢幕畫面便如此顯示:
ns3.138.120.15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