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arJane《#銀河修理員》一句「銀河上 邊跌宕邊看緊對方 跨宇宙又橫越洪荒」現在我們常以宇宙表達「世界」「時間與空間的總稱」,但其實這個概念與本義相差甚大,只是後來詞義擴大而成為現在的意思。
「宇」,《說文解字》曰:「屋邊也。」本義為屋簷,其字型為「宀」+「于」字,「宀」即房屋,「于」有廣大、超過的意思,《集韻.虞韻》:「于,大也。」因此合之便解大於、超出房屋的部分,即指向外突出的房簷。有房簷自然代表有房屋,總不能屋簷凌空浮著吧?故「宇」漸泛指整個房屋空間,因此產生「屋宇」一詞。又如古詩文中常用的「玉宇」,是指用玉建成的宮殿(傳說為仙人所住),而不是玉製的屋簷喔!然而因為房屋即「某一空間」的概念,因此後來又更擴大字義,指非常大、廣闊的空間,如指上下四方、國土或者天地之間。如《過秦論》「振長策而禦宇內」,宇就解國土、天下。
「宙」本義為房的棟樑,字型為「宀」+「由」字,「由」是田字上有一豎劃穿出,指向房子中心,猶如支撐屋頂的棟樑之形。《淮南子.覽冥訓》:「以為不能與之爭於宇宙之間。」高誘注:「宙,棟樑也。」因為這木樑連接最低的地面至最高的屋頂,因而聯繫「通貫」之概念,因此後來「宙」又產生貫徹古今,古往今來的時間之義。
二字合而為一詞,很簡單,宇指空間,宙指時間,正如《尸子》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於是便有整個世界之義,亦翻譯為今科學常用的「整個物質世界」「時間與空間的總稱」概念。
「房屋」變「世界」,用了多少年?我不肯定。
但「唱歌」變「記大過」,大概兩年。
分享文字冷知識,純粹個人製作,請多多支持支持💩!另有IG:etymology_hk
必備頭盔:詞語起源歷史悠久,難以準確追溯,大多沒有統一說法,甚至幾種來源,以上說法僅供參考。
ns18.218.60.5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