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6 Fri
14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myXTfo5w7
不出所料的,考試至今已經兩天了,我才開始整理從《徬徨》中節錄的三篇魯迅短篇小說《祝福》、《肥皂》及《傷逝》。這三篇短篇小說中除了《肥皂》以外的兩篇,在考前複習時真是讀得心情低落,尤其是《祝福》更是一定程度的讓我理解到關於我過往的某些境遇,時至今日想起時,我仍能會汗涔涔而淚潸潸,三篇中又屬《傷逝》一文呈現多元素混雜難以完全理解,而也可能是有鑑於此文要素過多,期中考試券上也並無該文相關題目,僅有其他兩篇以及《吶喊》中的三篇。
先來談談《徬徨》選讀中的第一篇《祝福》,此文以魯迅回到老家過年,遇到四叔家曾經的幫手祥林嫂問他個關於死的問題開始,緊接著在年夜時隨著魯迅接收到祥林嫂的死訊,並觀察到周圍人感到觸霉頭表現出的嫌惡,對祥林嫂的兩次來到四叔家的遭遇做了描寫。第一次祥林嫂來到四叔家時,年紀尚輕卻死了夫君,四叔雖然牴觸但是四嬸看在其手腳麻俐便留她而用,但隨著祥林嫂娘家的脅迫下,她離開了四叔家並改嫁到其他人家,但卻又死了丈夫,年幼的兒子也在意外中逝世,又沒了歸屬的她再次來到四叔家想討份工作,這次她經歷了更多劫難,整個人狀態又更差了,不過四嬸惦記著她之前的好用收留了她。
但是在喪子悲痛之下,不僅工作品質變差,心神也不太穩定,總是抓著周圍的人訴說著他兒子的死,而隨著這樣的故事太常說變得平凡,群眾也開始用這個話題來揶揄她,而旁人也開始嫌她不祥,不讓她參與祭祀的工作,之後情況更是急轉直下,有人開始對她改嫁的事冠上了不貞的汙名,並用地獄懲罰說恐嚇她,跟她說唯一的方法就是花錢去廟門前修條門檻,讓門檻為她受群眾的踩踏以減輕罪業,而祥林嫂也真的花了所有的積蓄去安了條門檻,想要重新開始,但是當祭祀典禮一到,四嬸還是找藉口把她支開不讓她碰祭具,這下她整個人都絕望了,更加的魂不守舍,沒多久就被趕出門,淪落成為了乞丐。
讀到那樣的結尾,真讓人痛心,這故事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活脫脫的悲劇,而且是很噁心的悲劇,祥林嫂做錯了什麼,死了兩次丈夫,還死了兒子,這都不是他能控制,更不是她所願的,那這頂不祥的大帽子為何要扣在她的頭上,還有所謂的不貞改嫁,也是在娘家的人為了拿錢才違逆她所願發生的,若是我們再細看所謂的不祥不貞的汙名,全都是傳統中戕害人性的吃人禮教,他們讓群眾失去了同情心成為了劊子手般的加害者,而且正是所謂的禮教,讓祥林嫂在最後想要重新出發時就胎死腹中,從此沒了回頭路,也表現出了所謂祭祀祈求來的祝福,終究是徒具形式罷了。
第二篇《肥皂》則相對比較輕鬆詼諧,講述著一個表面上裝成正經八百的傳統中國讀書人,在街上偶遇地痞調戲乞丐孝女而引發了一個羞於承認的想法的故事。四銘走在街上時看聽到地痞們調戲一位孝女,說別看孝女骯髒不堪,若是買肥皂來「咯吱咯吱」的全身洗一遍,一定是個美人。而我們的主角貌似受到了「咯吱咯吱」而引發了遐想,跑到了西洋肥皂店買了塊肥皂,藉口要給老婆用的,期間還因為不懂規矩被店裡的小孩子用英文嬉笑謾罵,回到家氣不打一處來,先是把自己在上洋學堂的兒子抓過來問英文「惡毒婦」是什麼意思,眼看兒子答不出來,就開始批評新式教育,說什麼新式教育提倡的解放自由簡直是社會亂源,年輕女性穿著曝露不成題統,接著又開始褒揚在路上遇到那傳統孝女的美德值得讚揚,但被老婆問到有沒有給錢時,又支吾得說不上話,之夫莫過婦,心中的小心思馬上就被識破,惹得老婆不高興,不過後來經過一晚上老婆的氣消了,肥皂也就被錄用了,算是一個歡喜圓滿的結局。
這個故事完美的告訴讀者何謂愛吃假小心,四銘買肥皂明明是為了寄託自己心中對於孝女的非分之想,卻硬要說那個是要買給老婆用的,而看上去好像是在推崇傳統文化孝女的美德,實際上卻不過是用來掩蓋自己慾念的藉口罷了,更不用提當那嘴上看似在罵新時代婦女穿著時,心裡到底會是在想什麼了,再進一步來說,當他說著對新式事物的各種壞話,自己卻妄想著可以拿肥皂把誰「咯吱咯吱」的渾身洗一遍。而主角那滿頭大汗,吞吞吐吐的在為了維持自己傳統讀書人的表面形象而隱藏自己慾念的樣子,更是被魯迅描寫的活靈活現,滑稽至極。
最後一篇是《傷逝》,這一篇雖然不如《祝福》直接給人到強烈的不適,卻也讓人憂鬱於無形,故事講述受到新文化啟蒙的男主角涓生與一位看似也已經被新文化啟蒙的女主子君,兩人之間的短暫愛情故事。涓生剛開始接觸到子君時,覺得在他們倆相處之下,子君已經完全成為一位可以獨立思考並自主的新時代女性,然而其實子君所表現反抗舊思維的勇氣,其實只不過是他對涓生熾熱的愛戀而已,也因為如此,當兩人結為連理後,子君並沒有辦法在精神上獨立自主,所想之事仍是必須要繞著涓生所轉,而物質上更是得仰賴涓生的幫助。
而在貧苦的物質生活以及兩人其實在思維模式上仍有很大的差異之下,涓生在認為子君已是可獨立自主的女性時,選擇跟子君坦白他對她已無愛戀,於是子君在陪涓生過完寒冬之後便悄無聲息的離開,留下所有東西,留下她所有的愛。而兩人分離後,涓生看似一個人回歸舒坦,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因此拜訪了知道子君狀況的人,沒想到子君卻已經死了,涓生心中百感交集,宛如身處暗室,麻木迷惘,最後他決定要在這樣的迷惘中前行,用遺忘和說謊麻痺自己。
這篇短篇是魯迅唯一寫過的愛情故事,也是很苦澀的故事,當然此篇也不單純只是愛情故事的描寫,而是新舊思維衝突及誤解之下的悲劇,若是往前個五十年,兩人或許會因為保守而維持關係,雖然這不一定是好事,但是當中不會有對於啟蒙的誤解而有號緒的悲劇;若是往後五十年,子君則會真正成為一位新時代的女性,她可以獨立自主,自然與涓生之間就不會有諸多思想上的矛盾。
總而言之,上述三篇以及前述三篇,便是魯迅短篇小說中六篇各具特色的佳作,坦白說讓我非常敬佩,不知道上一篇我是否有說過,若是說過也無仿我也想再次強調,我真的是完全折服於魯迅文筆的功力,能用其短的篇幅寫下主題立意明確卻不會雕琢感很重,又具有一定程度教育意義的文章,再者便是其對於人物性格,情感流轉,甚至是景物的刻畫都十分到位,同時也極具文采及畫面,舉凡《藥》裡群眾吃人,《社戲》中對於江面景物與遠處野台戲火光及聲音的交融,進而投射於情緒,以及《祝福》裡眾人被吃人禮教塑造成冷血屠夫的意象,都精采絕倫,真的很難想像在那白話文剛起步的年代,就能比肩甚至超越今日的許多作品,真的只有一個絕字。
有一段我也覺得很有意思,在《傷逝》裡提到子君用餐時間一到便會打斷涓生作事,讓涓生有每天都「川流不息」得吃飯的無奈感,我個人覺得真是絕妙的比喻,一個人時,即便吃飯時間已到,總可以做完手邊的事再說,然而若是身於群體中,吃飯有時真就是為了吃而吃,更是將時間撕裂成碎片,著實是一種不便。
而上述有說到《祝福》一文深觸我心,那是因我在其中看到了人們同情心的脆弱,我曾經有痼疾在身,嚴重到我的生活都受到影響,漸漸的我的生活裡就只有病了,變成如山本文緒《渦蟲》中所寫的女主,與別人打交道時只剩下「我有病」的話題可以說,然而當初的我並不知道原來同情心是如此脆弱的東西,慢慢的我周圍的人也與我疏遠了,當時的我覺得被背叛深受打擊,也直接影響到如今我變得患得患失,無法與人建立更親密長遠的關係,即便內心是渴望的。
最後不得不說,以往我總覺得讀中文小說很累,但在魯迅的妙筆之下,真勾起我對二十世紀的中文文學的興趣,或許我應該訂一個新年新希望,把二十世紀中文一百強,(在夢裡)從頭看一遍!
ns18.188.224.6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