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nDLuc8NNF
分享一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olzdUxJpc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JJumPIGPO
我想,我以前修偏入外道的業障無法削弱,應該是自己太執著想要爭得個什麼答案。但是,後來我覺得人生的答案,沒有正確解答,也沒有一定的公式。一切都是我們把自己的人生給框架住了,所以,才會處處設限,無法跳脫自己設下的陷阱。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m7R1HE9fF
別人的眼光那是他人的觀點,每個人的個性特質不同,我們也應當學習包容別人對我們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把別人對我們所設限的框架套在我們自己身上,那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UGSjXnyZU
當自己能夠學習去包容別人不同的意見和教法時,我們才能夠學習到真正的謙卑為懷,取他人的優點,截長補短,總有天缺口會填滿的。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WVVczOYJW
分享二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23UZGI5GR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修到某種境界,都會被考驗,包括色考、財考、魔考和佛考。」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l4AQoCtaV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KDjqap6hI
「會考驗至升起出離心,方能回歸淨土。戒律不能犯,有犯者,代表沒有通過考驗,干擾會很多,要跟菩薩懺悔,要好好修。」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AEkOo1QFb
這周大量深層的黑氣、魔靈釋出,體會釋出的不適感,如頭部沉重、精氣神不佳。阿伯慈示:「這是必經過程,要努力。」需透過唸經、靜坐,堅持才能突破。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ybmYupsMT
今日讀《六祖壇經》,像敲了腦袋一下,身心各方面的不適都是境相,在磨毅力、忍耐力和堅持。阿伯曾說過:「無時無刻也被佛菩薩考驗」、「每位高僧大德也會有過的經歷,被灌滿滿的黑氣,佛菩薩會從中默默觀察其心性、定力、修行成果。」真正的修行是天天接受考試,提升自己的境界。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pKEhYiItm
是考驗,亦是心性提升的大好機會,境無好壞,端看自己如何看待和運用之。兩天下來,突顯出很多的不足處和盲點,心裡非常感恩。今晚感受像撥雲見日,豁然開朗,會珍惜此機會,努力再努力!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eg9lr62Ti
(分享完畢)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ZSzwuKsJM
在未修行以前,凡夫總是把世間的一切看得很重要,所遭遇到的各種境界,都可能成為我們跳脫不出的糾結,為了這些境界,身心不得安寧,煩惱不能停歇,甚至有人嚴重到睡不著、吃不下,因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ZGBPL4kp8
世尊最初在鹿園中度五比丘時開示:「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客塵」,指的是本來沒有的,暫時有的。眾生因原本不存在的客塵煩惱而浮躁,隨之舞動出更多的煩惱憂慮,卻不知,這些有如「過客」的塵沙無明煩惱,不需要為其執著,讓身心捲入更大的束縛中。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ikG3pnMh8
阿伯說:「情情愛愛是輪迴種子!跳開、離開、看開,才有機會脫離輪迴。」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VlfnEZrQ2
當看不開、想不透的時候,佛法是最好的智慧明燈,可以幫助難以拋開「客塵煩惱」的我們,更容易地看到真相而願意放下內心的煩憂,找出癥結點之所在。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DsUn4P8qx
佛教導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各種執著。「觀身不淨」,讓我們不會太過執著於這個色身,包含過多的保養與裝飾,或是貪求色身的享受;「觀受是苦」,是告訴我們無論好的或壞的感受,只要心隨著境界起伏,就是一種苦,而要擺脫對境界感受的執著,就要找回自身的定力和智慧;「觀心無常」,如《金剛經》云:「一切有如『夢幻泡影』」,眾生的念頭亦是如此,妄念一個接一個,稍縱即逝,沒有什麼是永久存在的現象。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tanvVgbKj
但是我們經常依照自身的主觀意識在操控著自己,讓自己身陷於妄念之中,而佛告訴我們,其實這「妄念」的本質也是空的;觀法無我,《金剛經》:「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是要我們破除對一切的執著,包括對法的執著。四念處,要觀一切法無我。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6xeeaVwI3
分享一的有緣人,在修行中逐漸看清自己過去鑽牛角尖的盲點,發現許多煩惱其實是自找的,人生的框架是自己加上去的,若要拿下來,也是要靠自己願意去疏通過往阻塞的觀念,才能讓內心更加自在。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4STB9OQoC
分享二的有緣人,從修行中黑氣釋出的不適感,悟出考驗是提升心性的契機,凡事應於自己內心當中去求得解答,心如何運用,智慧就如何顯露。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2ZQfDiFYy
凡夫都害怕遇到困境,修行者害怕遇到考驗,不喜歡有干擾,然而,有時困境、考驗與干擾都是幫助心志提升的最佳機會。《阿伯的話—現場開精華節錄》:「修行到一個階段佛菩薩都會來考驗你,要好好表現,堅持不懈。」有些修行者喜歡清淨,厭惡吵鬧,故遠離塵世躲起來修行。沒有人在旁邊吵鬧時,修得清淨喜悅,以為自己修行功夫得力了;未料回到世間眾生雜處之處,才發現自己依然會因為眾生的言語行為而升起無明煩惱。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N3pX0ASbz
因此,修行並不是關起來另闢淨地獨自修,而是能樂於在人生的各種境界考驗上,去磨出自己的忍耐力與堅毅信念,用正面的態度面對考驗。如文中所述:「這是必經過程,要努力。」跨過考驗,揮別盲處,迎來的是又向前提升一步自己。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T3YfCtzRS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最高境界——『清淨無為』,是每個修行人一輩子的目標。這個考驗過去,下個關卡又來,就是在訓練我們如何看淡一切,放下執念。」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cAiDFRkeN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許多考驗,這些考驗可能讓我們一時感到困惑、煩惱,這些煩憂與困擾皆源自內心深層的「我執」。修行,讓我們層層窺見自己的執著點,有了對佛法的領悟,就像蛻變的昆蟲一樣,一次次褪下虛假的外殼(我執),直到不用再脫下外殼,才是真正成熟的自己(找回自性)。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SLMXE6EuM
《楞嚴經》:「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在太陽閃耀的照耀中,會看到陽光光線下有許多細微的灰塵在晃動,不停晃動的微塵,絲毫不影響虛空。「塵執」代表我們遇到的各種境界,及產生的煩惱妄念;「虛空」指的是我們的本性依然在那裡,絲毫沒有受到動搖。我們在修行中,常常只在意到「塵質搖動」,卻忽略了自性的「虛空寂然」,修行的功課,就是要找回屬於自己的寂然智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PWkFC2Hb2
憨山大師《觀心銘》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
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千方便,總歸一竅。
不依形氣,形氣窒礙。莫認妄想,妄想生怪。
諦觀此心,空洞無物。瞥爾情生,便覺恍惚。
急處回光,著力一照。雲散晴空,白日朗耀。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善惡之境,隨心轉變。凡聖之形,應念而現。
持咒觀心,如磨鏡藥。塵垢若除,此亦不著。
廣大神通,自心全具。淨土天宮,逍遙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熟處若生,生處自熟。
二六時中,頭頭盡妙。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QKyzqdZpu
5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KrvRopbfI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ns18.216.70.7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