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山醫院(Castle Peak Hospital),主要接收自願和非自願入院的精神科病人。自1961年落成,取代19世紀建成的域多利精神病院。在2006年重建工程後,有大約千二張病床。醫院內除了服務不同年齡層的精神病患者外,還有不同的專門服務,例如物質濫用(濫藥)、酗酒(戒酒癮)、智障精神科及全港唯一一處提供法醫精神科服務等。
而現在的香港,平均生活壓力超負荷的市民仍然不斷產生面對所謂的社會矛盾、中共關係撕裂,民主與民主之間明爭暗鬥的衝突仍不斷發生,而在金融主導的社會下,大家篤信只要盲目去工作,自然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至於大多數生活在被稱為「貧窮線以下」的市民,彷彿每天也在等待罪魁禍首的政府來救濟一樣,抑或是窮盡自己的每天的時間來換取三餐一宿,過著沒有明天的生活。雖然社會上勉勵大家的聲音仍然不絕,但正因如此,令大家的負面情緒無法宣泄,導指精神病症日漸提升。眼見數字有增無減,於是現政府提出一項特別撥款應付當下的需求,加大精神科的資源,實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因為資源大增,醫管局亦主揚大量投放資源於培訓工作,在青山醫院開設精神專科學校,以四年制的課程培育精神專科護士,希望吸引DSE畢業生入讀,減輕精神科的壓力。學費約四萬元港幣一年,亦提供新建成的師生宿舍給學生住宿,方便體驗青神病人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病院也增設了不同大樓專門負責不同的病症。如成人精神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法醫精神科、老人精神科等,當中也分有輕微及嚴重的病情細分類不同的病房。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樓層,只會有該部門的職員才會使用到,因為那是涉及敏感病人的資料,所以就算是醫院的員工也不可以透露任何情況,他們也只回應:
「無可奉告。」
近年,除了政府的資助外,在新任院長的人脈關係下,得到中資的大力投放資源,開設了「中國亞太區社會科學精神關顧心理平衡健康資訊分享重點研究發展成效治療服務大中華國家專業培訓中心」,引入一批中國精神科學家留在香港進行發展研究,並定期舉辦研討會,與世界國地不同精神科的研究員及醫生交流心得。
好的……也說得七七八八。
其實我只是住在經過第二次重建,並進行新改革後的青山醫院院友……記住!是院友,不是病患者或康復者。對於任何病患的人我們也需要特別小心用字。
我是青山醫院院友 ─ 霍子林,大家也會稱呼我「遊唱師小林先生」,而因為我是寫作的,所以也有一個筆名「念言」。
我所認識的青山醫院,不是大家認識,最少因為新院長的革新下,加下政府新的培訓方式,又有中國研究員的意見,這裡已經變成了香港的另一個天堂。就是說,如果你不介意被人罵你「入青山」、「有精神病」的話,你會覺得這裡比起現實生活更加活得實在。每天你起床時不用再擔心塞車,因為庇護工場就在鄰近大廈地下,電梯也不用。你不用擔心沒有時間午飯,因為飯菜會定時送上,而且營養一定比起中環甲級寫字樓的高價沙律菜更有保證。你更加不用擔心上司及客人對你的工作不滿,因為他會怕你的病情惡化,還會對你十分客氣及有善地說「辛苦你了」。雖然電視無可避免要每天聽一次國歌,晚飯時間也只有無線電視,因為其他節目太刺激,會影響病人。不過不看電視我們也可以到不同的興趣小做實踐自己的理想,如小手工、畫作、藝術品,甚至有文字寫作等,也有會專人負責給你寄賣或出版成書,縱使未必有收入,但也有時會收到讀者的回信,說很喜歡我的作品……
這樣的生活……乎復何求?
於是,我便一直留在這裡,每當有機會出院時,我的身體機能也會自己發作,令醫生無法放我出院。如事者,也開始了我的奇幻人生。
也許你會覺得整個故事也是我的幻想,但都是我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的故事。他們都是真真正正曾經出現過的人和事……只是你們無法看見……因為大家都欠缺了這一種「緣份」……患上精神病的「緣份」。
序章完
ns3.15.22.20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