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漁火三更】
大澳涌口的夜霧黏著柴油味,潮水將一截浮腫的小腿推上漁排。水警船探照燈掃過水面,波光裡密密麻麻漂著指甲蓋大小的魚卵,黏附在第七具屍體爆裂的眼眶中。「肺裡塞滿泥沙,像是被拖進海底活活悶死。」法醫戴著雙層口罩仍止不住乾嘔。老漁民阿九伯突然扯開襯衫,露出胸口蜈蚣狀的縫合傷疤。他抓著水警隊長嘶喊:「五十年了!當年我們用鐵鍊綁著盧亨爺沉到陰陽灘,祂這是要族人償命啊!」海風捲起驗屍報告,某頁夾著泛黃剪報——1953年《華僑日報》頭條:「大澳漁民圍剿海怪,疑為日軍生化實驗遺毒」。
【第一章:失蹤的直播主】
「老鐵們禮物刷起來!這可是連Google地圖都搜不到的禁忌之地!」網紅小蝶將自拍棒伸進盧亨亭裂縫,鏽蝕鐵皮刮落腥紅碎屑。神龕內半人半魚的雕像纏滿鎖鏈,魚尾處釘著七枚生鏽船釘。攝影師阿Ken調整夜視鏡頭時,無人機突然失控撞向棚屋。螢幕閃過一幀畫面:灘塗上的黃符竹樁竟排列成八卦陣型,中央拱起一座覆滿藤壺的土包。「妳有沒有聞到...死老鼠的味道?」阿Ken話音未落,神龕後的排水管傳來咕嚕聲。三千觀眾目睹直播鏡頭被噴濺的黑色黏液覆蓋,最後一聲慘叫混著類似魚鰓開合的濕響。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8LpsiWcq76
【第二章:魚鱗症候群】
林永棠在停屍間擰開眼藥水,虹膜的灰白斑塊已擴散至瞳孔。第七具屍體的解剖影像在投影幕上閃動:死者牙床長出倒刺狀骨突,脊椎末端黏連著未成形的尾鰭。「不只是皮膚異變。」法醫阿May用鑷子夾起一片透明薄膜,「他們的淚腺在分泌海水,胃袋裡發現的...」她掀開白布,解剖台上堆著數百顆珍珠狀物體,「是硬化的人類眼球。」林永棠避開鏡中的自己,喉結處的硬痂正滲出淡藍血水。口袋裡震動的手機傳來訊息:「找到直播主遺留物品,速至大澳警署。」
【第三章:陰陽灘】
張天師用銅錢劍劈開纏在渡輪纜繩上的水草,草莖斷口滴落混著鱗片的黑血。阿晴握著姐姐的粉紅兔耳手機殼,GPS最後定位在退潮後的泥灘。「這片灘塗會吃人。」張天師踩碎一隻攀附在礁石上的螳螂蝦,甲殼下竟裹著半截人類指骨,「漲潮時走陽路,退潮時踏陰道。妳看那些竹樁——」他用手電筒照向插滿黃符的樁陣,符紙背面竟用血畫著生辰八字,「這是活人樁,1953年鎮壓海怪時,盧家人獻祭了七個童男。」阿晴的運動鞋突然陷入泥淖,她拔出腳時帶出一綹黏著頭皮的長髮。泥洞深處傳來嬰兒啼哭,張天師的羅盤喀嚓裂開,月光下浮現數百具半嵌在泥裡的屍體,每張腐臉的腮幫都裂開魚鰓狀的傷口。
【第四章:血祭】
阿九伯顫巍巍地點燃三支線香,神龕暗格裡的族譜記載著血腥秘辛:1942年饑荒,盧氏宗長將十二名長出鱗片的族人活埋灘塗。帶頭的盧亨被鐵鉤貫穿鎖骨時,詛咒響徹棚屋:「七星連珠夜,血親償骨肉!」香爐突然迸裂,孫女阿寶蹲在陰影裡啃食鯔魚。女孩轉頭時下顎裂成四瓣,喉嚨擠出含著螺殼的童謠:「阿爺乖,割喉放血拜龍王...」棚屋外傳來利爪刮擦聲,阿九伯掀開榻榻米,露出當年參與埋屍的七把鏽刀。刀身浮現的血紋正匯聚成魚形,海風送來腐臭的吟唱:「盧家郎,剔骨做槳皮做帆......」
【第五章:海底寮】
林永棠潛入被封鎖的漁排,GoPro記憶卡裡的影像令他窒息:鏡頭在渾濁海水中翻滾,無數長著蹼掌的浮屍隨暗流晃動。閃光燈亮起瞬間,一具鑲滿藤壺的巨屍貼近鏡頭——那張腐爛的魚臉,竟與1953年剪報上的海怪照片一模一樣。解剖室傳來異響。林永棠持槍踹開冷藏櫃,阿May蜷縮在血泊中,雙腿黏合成鰻魚狀的尾,脊椎刺破護士服形成骨鰭。「我們都在進化...」她彈出分叉的舌頭舔舐槍管,「記得第七具屍體的眼球珍珠嗎?」她撕開眼皮,露出鑲在眼眶裡的兩顆警徽,「林Sir,你的編號是5927對吧?」身後冷藏櫃轟然倒塌,數十具長鰓的警員屍體滾落而出,每張臉都是重案組同僚。
【第六章:肉鱗蛻】
張天師用浸過黑狗血的墨斗線捆住阿晴,龍舟上貼滿用經血書寫的鎮水符。子時陰風大作,海面浮出七具鑲著銅釘的浮棺。「待會看見什麼都別應聲!」張天師剛點燃犀角香,龍舟便被巨力掀起。阿晴在浪花中看見魚人青灰色的軀體——那是由數十具屍體縫合而成的巨怪,胸腔鑲著小蝶驚恐變形的臉,腹部擠滿尚未消化的人手。桃木劍刺入魚人眼窩時,張天師的右臂被利齒咬斷。他用殘肢畫出血符,爆喝:「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咒文未盡,魚人裂開的腹腔突然伸出七條長滿吸盤的觸手,將他頭顱擰成麻花。小蝶的頭顱滾落船板,魚尾狀的下半身仍連在巨怪身上:「快走...祂要吃夠七個血親...」
【終章:水獄同歸】
林永棠猛踩油門衝向青馬大橋,後座黑色膠袋滲出的黏液已漫至方向盤。阿May的頭顱從袋口鑽出,頸部連著章魚般的觸鬚:「督察沒發現嗎?你三天沒換氣了。」後視鏡映出他頸側綻開的鰓裂,方向盤自主右轉撞破護欄。海水灌入車廂時,他竟能透過混濁視野看清海底奇景:數百具盧亨魚人跪拜珊瑚王座,座上巨屍的魚頭戴著1953年的日軍軍帽,利爪握著鑲嵌警徽的權杖。「昭和十七年...軍部賜名盧亨魚人...」混著日語的吟唱在腦中炸開,林永棠最後的意識是肋骨刺出體外形成骨鰭。海底升起無數螢光水母,每隻傘蓋上都浮現死者面容,哼唱著大澳童謠:「月光光,照海港,魚人娶新娘...」「剔你骨,剝你皮,永生陪龍王...」
【尾聲:盂蘭夜話】
青山精神病院309房,阿晴用指甲在牆面刻出鱗紋。護士發現時,她正撕下臉皮貼在窗上,血淋淋的肌肉紋理竟與大澳海圖吻合。「姐姐在海底等我們。」她將眼珠按在「盧亨亭」座標處,窗外飄來燃著綠焰的水燈,燈罩上小蝶的臉隨波晃動。值夜醫生翻閱病歷時,沒發現背後魚缸裡的熱帶魚,正長出酷似阿晴的五官。
香港的「盧亭人」都市傳說是一個融合歷史、民間傳說與神秘想像的本土故事,主要與香港及周邊水域的歷史族群「疍家人」(水上居民)相關聯: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wc21Ja6Mq
1. 傳說起源與歷史背景
南宋遺民說:相傳南宋末年(13世紀),部分忠臣與士兵為躲避元軍追殺,逃至珠江口一帶(今香港、澳門、珠海等地),成為水上居民,被稱為「盧亭人」。他們隱居於島嶼,以捕魚為生,逐漸形成封閉社群。此說法與香港新界大嶼山、長洲等地區的歷史聯繫密切,部分文獻(如清代《新安縣志》)曾提及「盧亭」為「疍戶別種」。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Sdp5azXAq
半人半魚的異族形象:在口傳故事中,盧亭人被描繪為「半人半魚」的生物,類似西方人魚或中國《山海經》中的「鮫人」。傳說他們能潛水數日、精通水性,甚至擁有魔法。此形象可能源於古代對水上居民生活方式的想像,或對特殊體態特徵(如因近親通婚導致的遺傳疾病)的誇大。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l8PXxX2md
2. 傳說演變與文化符號
與疍家人的連結:香港的疍家人(又稱「水上人」)歷史上長期被陸上居民視為「他者」,盧亭人的傳說可能反映了對這一群體的歧視或神秘化。例如,清初「遷海令」導致疍民流離失所,其生存方式更添傳奇色彩。
西方殖民時期的「人魚」記錄:19世紀英國殖民者曾記錄「香港人魚」目擊事件,部分學者認為這可能與盧亭傳說混雜。例如,傳教士歐德理(E.J. Eitel)在著作中提及當地人相信「半人半魚的生物居住於洞穴中」。
現代都市傳說變體:當代傳說中,盧亭人被賦予恐怖色彩,如:大嶼山秘洞中藏有盧亭人骨骸,擅闖者會遭詛咒。盧亭人夜間上岸誘捕人類,或化身為黑影出沒於岸邊。與香港填海工程聯繫,稱挖掘出「非人骨骸」,官方隱瞞真相。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TMVXqItqO
3. 歷史考據與學術觀點
疍民歷史的投射:學者劉智鵬等指出,盧亭人傳說可能源於早期漢人對南方原住民(如古越族)或疍民的「異族化」描述,強調其與中原文化的差異。
語言學角度:「盧亭」一詞可能源自古代方言(如「盧」指山間盆地,「亭」為行政單位),後被附會為族群名稱。
考古爭議:香港大嶼山曾發現石刻(如石壁石刻),有民間說法稱是盧亭人所留,但學界普遍認為屬青銅時代百越文化遺跡,與傳說無直接關聯。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halOOVOka
4. 探索地點與相關景點
大嶼山:傳說中盧亭人的主要聚居地,可探訪貝澳、石壁等村落,部分導覽會提及傳說。
長洲:島上張保仔洞等秘境常與盧亭人故事交織,成為探險熱點。
香港海事博物館:展覽中提及疍家人歷史,間接連結盧亭傳說。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kqTE323Kk
總結
盧亭人傳說既是香港本土歷史的碎片化記憶,也是對水上族群的文化想像。它從歷史敘事逐漸轉型為都市怪談,反映出社會對「邊緣」與「未知」的複雜心態。若對其真實性感興趣,可結合疍家族群研究與地方史料進一步考證,但傳說本身的魅力正在於虛實交織的神秘感。
ns18.221.79.2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