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果然是天下最強,這些全都是將軍級武器,竟然無一可比擬」呂不韋看向滿地的武器碎片
「此器堪稱只為天上所有,來中央任官吧,你去找中尉吧,帶我的書信去任職吧,到武庫令的手下當兵器武庫丞吧,給所有將軍一人一吧,彎刀不便於突刺,還是打造直刀吧」
「回大人,可是製作程序需要大量人員和資源」我說
「去成立第十兵工廠吧,你現在的官位可調動所有軍隊工匠,足夠了」呂不韋回答
「大人,小的還有個小小的請求」我說
「說吧」
「我需要所有打仗時回收的外敵武器,以供研究」
「准,沒事就下去吧」
「是」!大人,卑職告辭」
————————————
「大王!臣獻上的武器可為天下之最」呂不韋獻上螺旋紋大馬士革彎刀
秦始皇看這陌生的武器說「雖刀身精美但造型怪異,何可稱天下之最」
「抬上來吧」呂不韋向殿外大喊
這是一座長十公尺的青銅架,上面有放置個是帝國當前現役所有種類武器
「有請太尉大人」呂不韋看向一旁坐在太座椅上帝國最高軍事人員
「好!我便來試試你所謂的『最強』」身材魁武且滿身傷疤的太尉站了起來
「姆!這刀比我想到還要輕,刀把偏扁且附指槽,做工確實不錯」太尉讚嘆道
只能說真不愧為軍隊最高位者,拿起武器的架勢和揮舞動作跟商人出生的呂不韋完全不同
太尉將武器以四十五度角的切面,鋒利側與鋒利側對擊,不久滿地遍佈青銅碎片
「好刀,輕,鋒利,堅固,手感也好,不知此刀此刀何處可得」太尉問
「作者原為我ㄧ門客,臣欲招入中央,至中尉管下當任武庫丞,大王認為如何」
「此等人才,准」
————————
關於我可以自己籌建的第十兵工廠選址我當然是選在河流上游,用瀑布的力量不香嗎
所有鍋爐當然都是水排鼓風爐,該處裡脫碳的問題了,用人力鍛打脫碳顯然無法批量化生產剛刀,還好早在春秋時代便有除鑄鐵柔化技術,及為在持續的加熱中含碳量不斷的降低直到剩為4%,再來就是真技術了,漢代的工匠發現鋼的含碳量能直接影響鋼鐵的剛性和韌性等機械性性能,所以發明了脫碳技術,考古出土的漢代鐵製剪刀與槍戟便是應用了該技術,方法大致為在澆鑄鐵時鐵中的金屬雜質與碳一起上浮,重複澆鑄移除雜質,便可得到2%左右的高碳鋼,我打算讓第十兵工廠生廠大量單一鋼製刀,雖然鋼的韌性不入大馬士革剛鋼,但虐虐青銅製武器還是錯錯有餘,而軍官的佩刀我打算用三枚鋼技術,方法為ㄧ塊大的高碳鋼敲成餅狀,鐵餅的正中間放上低碳鋼,然後將高碳鋼餅夾起中央底碳鋼當作核心,這樣便可藉由高碳鋼在外且可保持堅硬,而中心的低碳鋼的確保鋼刀整體的韌性,當然還要刀背回火,並輔以刀背覆土淬火,藉由再次減緩淬火速度,得到韌性跟佳的刀具,至於大馬士革鋼的技術,呵呵!當然不外傳,由我本人獨家接單,高價售出,問題是高碳鋼目前我有能力量產,但是低碳鋼只得實打實的得用人力鍛打了,我便打算將此任務交給奇耙了,當然我沒那麼壞心,沒把所有勞力活給他,相反還給他升官,雖然人不靠譜,但當時製造大馬士革時,也是全程在場,技術上還是合格的,但管理還是叫給別人吧,在幾經思考後給他當第十兵工廠的副廠長,只負責技術顧問
是時候該引入工業化設施了,該直接在研發一千五百年後的『高科技』了
隆重介紹!!砂輪,中國最早砂輪出現在元朝,其材質為貝殼磨粉的顆粒再將其黏在羊皮紙上,其轉速約莫為每分鐘九轉
其實砂紙雖名為砂紙但其實沒有砂也沒有紙,現在工業上的砂紙的顆粒為鋁礬土以及平織棉布,很明顯在秦朝的時空用鋁礬土這個材料很明顯不現實,而布完全不是問題,畢竟最重要的外貿線路都叫絲綢之路了,中國一直都擁有這世界最優秀的絲綢支織技術,所以布料完全不是問題,幾經思考後,我決定拿兵工廠的冶煉廢料,一般的天然的樹酯黏性一定,那就只能拿出建築黏著劑了,雖然聽起來很厲害,但其實就是將糯米煮至黏稠在加上石灰或是貝殼粉(講白了就是碳酸鈣),有了砂輪機之後便可大幅縮短研磨時間
在沒有現代工業輔助之下兵器這樣的工藝我認為可以堪稱天花板了
——————
我們現在西安的博物館看兵馬俑時,會發現士兵基本不戴頭盔,為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過於笨重,穿上青銅製的盔甲後都快走不動了,何況還戴上頭盔,這絕對是對頸椎的惡夢
接下來的課題便是輕量化鎧甲,不戴頭盔露出頭實在一個非常大的破綻,一套更輕的鎧甲,提升士兵的靈活度絕對可以提升軍隊的整體實力,那麼如果士兵願意戴上頭盔一定可以大幅提高存活率
那麼我要用現代人的身份開掛了,身為現代人除了除了學習中國史之外,多少也會學到一點外國史,技術的穿越當然不單單是跨越實現,現在我還要跨越地區,因為很明顯這時空我無法去生產鈦合金,所以材料工藝上沒辦法辦到有效輕量化,確實鐵盔甲會比銅盔甲輕一點,銅的密度為8.96克/次方釐米,而鐵是7.9克/次方釐米,在數據上輕了一點,但不多,所以在製甲工藝上我打算從形式上就改進,而這個不僅超越了時間,還跨越了地區的黑科技便是『索子甲』
『鎖子甲』的起源來自黑海北部公元前500年的斯基泰人,但是當時最早的鎖子甲並不實用,因為鐵器尚未發展,但是由青銅製造的金屬環太脆了,韌性完全不是鐵可比擬的且強度也不如鐵,所以鎖子甲大範圍應用且出名時,便來到歐洲中世紀,影視作品中常見的騎士鎧甲,雖然中國也有鎖子甲的歷史,但是晚至明朝才出現,且不泛用,絕對強度一定不如全方位覆蓋的鐵製鎧甲,但是在這個要敵方首集不要命的秦朝軍隊,輕便且還擁有一定防禦力的護具絕對是首選,重點是不像鎧甲是訂製品,鎖子甲可以像衣服一樣用穿了,可以直接設計五種不同的大小,在兵工廠的生廠上做到標準化生產,在量大的同時保持品質,且絕對更省材料,在標準化和由鐵片變成鐵環的革新雙管齊下,大大將低生產本,
對此我願稱為,第一次鋼鐵革命!
ns18.227.49.5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