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IL4MpmuEW
漢帝劉協在王允和御林軍頭領趙融的帶領下,由明光宮退到位處東北的宣平門城牆上,這樣的倉惶撤退,對劉協來說完全不陌生!
對於三年前洛陽的宮廷兵變,劉協仍是記憶猶新,在那個深夜,張讓帶著他由南宮逃到北宮德陽殿避兵 (見第一部喋血宮廷篇 –血染朱雀闕 ),再由北宮逃到芒山 (見魂斷小平津 ),被廬植找著後不久,又被董卓脅持回宮 (見聪明睿智日獻 );那年他才十歲!
兩天前,他從城南的未央宮走到城中心的北宮,當時他已預料到,他不會在北宮待上多久。
劉協與王允看著城牆下的西涼兵慢慢聚集,王允嘆道:「在老臣被李傕抓走之前,陛下還有什麼話要對老臣說嗎?」
劉協想了一下,「請問司徒,長安失陷,是遲早必然會發生,還是可以避免的?」
王允閉上眼睛,點了點頭,「這兩天老臣都在思想這個……其實早在與呂布密謀誅董的時候,已經埋下了今天的敗筆,我當時為了確保計劃成功,沒有與同僚相議就對呂布許下了很多承諾 (見人中呂布篇 – 成也呂布);雷霆手段成功之後,我沒有盡快把朝野回復常態,反而乘著殺董之威,一個人操著生殺大權,意圖一口氣把親董派系連根拔起,但幹這種事的必然結果,就是朝野充滿著恐懼,仇恨,和互不信任……結果,連朝廷的根本也給我拔起來了!(見法治人治 )」
劉協道:「當司徒操著生殺大權,百官們怕的是得罪你,而不是怕了朝廷的法度,對嗎?」王允點頭道:「陛下果然是聰慧,只可惜,是老臣負了陛下。」
劉協道:「你有機會卻不逃出城,留在這裡陪伴朕……是想走袁太傅的路?(見第一部雛龍之戰篇 - 袁隗之死 )」王允嘆道:「老臣知道,李傕是不會放過有份參與誅董的人……袁隗若有知,知道至少有一個王允學他一樣,也不知他……」
劉協又問道:「那天朕贊同不赦李傕 (見長安陷落篇 –不赦之辯 ),朕做錯了嗎?」
王允搖頭道:「不赦,是逼虎跳牆,赦,則是縱虎歸山加上養虎為患,結果不會有分別。」
「老臣斗膽一問,陛下這幾天下來,經歷巨變,但到了此刻,仍然是相當鎮定呀!」
劉協想了一會,道:「司徒還記得以前太后的事嗎?」
劉協指的是大將軍何進的妹妹在當皇后和太后的時候,因害怕劉協與她的親生兒子劉辯爭位,對他非常敵視,讓他從小便在恐懼中度日 (詳見喋血宮廷篇 –暴風前夕 )。
「老臣當然記得。」
「以前在宮裡,身邊每一個人,表面上都對朕非常恭敬,可到底有沒有誰,是奉了皇后之命要加害朕,像害死娘(王美人)一樣?」
「但現在,司徒看下面的涼州兵,都是與朕對立的,敵我很分明,不用費神去想誰會出賣朕,不是比以前簡單多嗎?而將來有一天,只要有一個人對朕表現出忠誠來,就已經是意外的驚喜了!」
王允嘆道:「陛下的意思老臣明白,當中的辛酸也真不是常人能忍受……更讓老臣心痛的,是以後陛下每天都要懼怕遭到李傕毒手!」
劉協隨即答道:「倘若他們有弒君之心,應該趁著剛進城,最兵荒馬亂之時動手,好日後推個一乾二淨;既然他們讓朕安然退到這裡,就表示還沒有意殺朕。」
劉協續道:「在雒陽的時候,朕常常害怕被身邊人暗算,怕得晚上睡不著覺,歸根究底,主要是為儲君之爭,但到了今天,先帝的血脈就只剩下朕一人了;以董卓在生時的霸度和權勢,也只敢自立為太師而不敢作尚父,更遑論篡位,今日的李傕和涼州軍,在每一方面都比不上董卓,只怕更沒有這本事。」
「所以在李傕的淫威下,只要朕忍辱負重,該沒有性命之憂。」
王允看著這位還是相當年幼的漢帝,縱然仍是一臉稚氣,但看事情卻是相當深入,更發覺他面對將來的態度非但不是消極,更有準備好苦中作樂的覺悟!
王允細聲地自語道:「將來的聖主呀!如果有……」
劉協不知是否因看著王允的嘴唇,猜到他在說什麼,「司徒能否相告,朕將來有沒有機會,當一個聖主?」
王允呆了!
「沒有!」「絕對沒有!」「陛下會是個聖主,可惜時不與你!」
王允屢次想說出心裡的實話,但話到嘴邊便吞了回去,他實在不忍心,讓漢帝以後活在絕望中,永遠擺脫不了自己的『預言』。
但他也不能說謊,那會讓漢帝以後每天活在氣餒中,甚至將他自己逼入險境。
但王允又不能不回答……
王允內心異常激動,突然跪下來,面容扭曲,手捉著漢帝的手,「陛下請記著,陛下活著,就是大漢!」
劉協聽罷並沒有激動,他扶起王允,「朕會好好記住的!」
此刻,劉協當然還未能真正領略這話的意思,但他將會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去慢慢『品嘗』這話背後的擔子和辛酸!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XtIXlAWYJ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7zUHUPDn1
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Md72AUQ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