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常說,高二的下學期,是在為高三做準備;為高三做準備,就是在為大學鋪路;而為大學鋪路,其實就是在為未來做準備,也因此,這一年,格外重要。
然而,最近這段時間,我實在太常感覺到心跳加速了,甚至到了讓我自己都覺得懊惱的程度⋯⋯
像是在早晨全校集會站在操場上時、午餐後拿著餐盒排隊洗碗時、走在走廊準備上下一堂課時、放學騎車經過熟悉的街口時,甚至連在家中靠著床翻開一本小說時,也會突然感覺到心跳加速。
我冷靜回想了一下,心跳加速的感覺的確是在我上高中之後才有的情況,高一的時候因為剛轉學的緣故,其實我沒有太注意,一直到下學期才忽然發現,我好像偶爾會有這種感覺,但是最近已經不只是"偶爾",而是"經常"。
於是,我決定隨身攜帶筆和一本小巧的筆記本,無論是在從教室走向實驗室的途中、在體育館換場地的轉角、從圖書館走回班上的長廊上,或是在司令台旁邊等朋友的時候,甚至連不上學的日子我也會記錄,如此一來我就可以清楚記錄下這種感覺的時間、地點以及頻率了。
今天是我持續紀錄的第二十一天。第一次段考就在下週,我想,是時候統計一下這些日子的紀錄了,看看自己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時候、什麼樣的情境下,我的心跳最容易失控。
我攤開筆記本,一頁頁仔細翻閱。每一筆紀錄都詳細寫下了時間和地點,有的還附註當時的天氣、周遭的聲音,甚至還有我的心情。
比如:二月十五日,午休後,我走過中庭時,一陣風突然吹過來,夾帶著樹葉摩擦的沙沙聲;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媽媽叫我去巷口倒垃圾,當我在等候垃圾車時,心跳快得我都擔心旁邊的鄰居會不會聽見;三月一日,管樂隊聚餐結束後,吳指揮開車送我們幾個回家。下車時,我走進家裡的巷子口,風有點涼,我卻摀著心口,感覺心跳就快從掌心裡跳出來了。
我數了數,總共有十七次。
其中有十一次是在學校;五次是在校外;兩次則是在家裡。
原本以為能從這些紀錄中找出某種規律,也許是天氣的變化?某種固定的聲音?還是身邊出現了特定的人物?但當我逐一比對每一次的情境後,卻始終看不出明顯的關聯。我甚至越看越困惑,因為這些時間與地點幾乎毫無重複性,不是特定的日子、不是固定的人,也不是明確的情緒或天氣。
我用雙手撐著下巴,盯著筆記本許久,眉頭皺得都快打結了,原本想從中找出一條線索,結果卻只覺得越來越迷惘。
最後,我深吸一口氣,決定從明天起不再隨身攜帶筆和筆記本了,也決定此刻就闔上筆記本,從書包裡拿出課本。
徐老師說得沒錯,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好好複習,認真地面對考試!
ns216.73.216.16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