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時候,都會有一些遺憾,其中一種遺憾,叫做「錯過」。
話說上季,本來報讀了一個英文會話課程當作自己溫故知新的生活調劑。但很不巧,因為人數不足,開班不成,那位報讀中心的職員竟然致電一次給我沒接聽,到我回撥她又提早下班了,竟然自作主張的將我的學費作退費處理而不是轉讀另一近似課程。本來,這真的不是甚麼大事,我打算是留待這季才報讀的。誰不知,今天一看課程資料,之前兩個會話課程都己經「摺埋」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持續進修基金加持的課程。
筆者的性格並不算是大開大合,有時候因為要考慮的有很多,往往會給別人,尤其是不太熟絡的朋友誤會以為我是個優柔寡斷的男孩子。由細到大,因為思前想後而錯過的事情其實也有很多,有些是可以補救的,或是有代替品的;有些則不能補救,甚至是錯過了就錯過了。
記得去年,本來已經打算報讀博士學位,但是因為工作繁忙,難以分身,結果一直都沒機會去搜集資料和出席相關的講座。結果,因為誤看了報名日程,遲了兩天就沒有了那個獎學金的申請。於是想了又想,為了不想付出較高的學費,我決定又再休學一年(友人說我這不過是籍口,事實是想再休息多一年吧?)。
筆者有好些友人,對於價錢沒那麼敏感,只要是看中的,也沒有特別會理會之前或之後會不會有優惠,就拍板買了。而我則比較喜歡「格價」,如果真的是錯過了以最底價入手的話,我會選擇不買。無他,寧願從來沒有買過,總好過買貴了。因為不買的話,在帳面上永遠也沒有用較貴價錢「買貴了」。
上星期的家庭旅行,其實當中都包含著兩個「錯過」。第一個是我們十分喜歡光顧的旅行社曾經出過$999團費的台中四天團,不過因為家父要度時間,結果人家一晚後又跳回$1299了,錯過了幾年未見過的三位數團費。而我們為避免做「全團最貴團費的團友」,才決定轉而向自由行出發。到了在訂機票的時候,本來在相同的價錢下,我們是可以買到晚上8時才起飛回程的,結果又是因為「扭拎」問題,人家的機票賣完了,錯過了早機去晚機返的荀貨。逼使我們買中午12時回程的機票,玩少這八小時的影響就大了,我們第四天基本上早上就要出發去機場了。
有很多時候,「錯過」的確令人痛心,但是我卻不是在鼓勵大家為了不「錯過」而衝動行事。反而,我在學習以平常心去看待「錯過」這回事。因為衝動行事,往往會令自己欠缺足夠時間去思考,或者不夠周詳的做錯決定。
做錯決定的後悔,遠遠比錯過的後悔更令人心痛。
ns3.142.142.11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