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渴望這念頭的源起。
人,是要依靠物質生活的動物;人心,往往就很難滿足於現狀。於是,渴望就是由此誕生的。
在都市生活的人,很容易就會跌進一個思維陷阱:不想著擁有的,只想著沒有的。尤其是人與人之間比較嚴重的環境,這情況尤為嚴重。
小時候,我常提醒自己:「不應想著自己沒有的,而是想著自己擁有的。」(友人大笑道,這是哪家的孩子啊?根本是老人精吧!)沒法子,成長時的家境並不是十分好,不能甚麼東西都能擁有。而且家中家教甚嚴,莫說買不起的,買得起的也不一定會買。有時候甚至是故意不買,這是家父的鐵腕教子方式,就是不想我們養成要甚麼都一定要得到的想法。
但孩童時真的開始懂得渴望,真的好像是與同學們有了比較開始。由四驅車、陀螺到遊戲機,因為有了比較,才會變得渴望有更多的、更快的、更好的。現在回想,那些仍然在家的四驅車零件,原來都花費了我很多零用。現在看來,仍覺有點慚愧!
長大後,出來工作好幾年,這種同儕比較的衝擊更大,我也曾在內心有過不少的掙扎。後來,理智勝過情緒,還好我仍然是今日的我,不會隨波逐流。當同學們都買車買錶買新款手機去旅行的時候,我繼續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前有老師說過,適當時候就該讓自己「近視」。尤其是在你要與人比較,或者將自己擁有的和沒有的比較的時候。近視可以讓你看得清楚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模糊地看其他事情,你就更能懂得欣賞自己擁有的東西。
渴望這種慾望並不可恥,也是最符合人性的一種原始慾望。筆者不是說要勝過這種慾望才能成就高尚人格,反之,我覺得如果真的變得完全沒有渴望這種念頭,才是最不符合人性的。換個角度去看,正因為人有一種追求的渴望,才有推動力去驅使自己努力向前。
如果只有珍惜擁有的,而沒有將渴望變成一種動力,人是不會進步的。在珍惜擁有和追求渴望中取得平衡,才是比較入世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吧。
ns3.21.106.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