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又有了轉工的意慾,與兩位友人在酒吧談天就很自然談到轉工這話題。
友人R問我:「其實你現在的工作和收入都很穩定,為何還想轉工?」
我說:「穩定和沒進步可能只是一線之隔,也許現在收入已經是很不錯了,但還是覺得可以再衝上一點。」
這時候,友人T說道:「如果轉了一份不適合的工作,又回不了頭,到時的機會成本就大了。」
是的,最大的成本就是轉了一份不適合的工作,又得短期內轉工,或者有一段時間沒工作。至於回不回得了頭,我倒覺得沒所謂,離開了就已經預不再回頭。
每次轉工,其實都是一場賭博。面試時,公司當然只能憑那一小段時間就得決定聘請與否。求職者也是只能憑這段時間決定時否接受換個東家。大家對於對方的了解其實不能說很清楚。
我常說:人生很長,而工作不過是人生的其中一短路途會出現的事,假設每天八小時,每個月只有二十二天左右要上班。那麼,在這路途上你只有其中三份二的日子會遇上工作天;在這三份二的日子裡又只有其中三份一左右時間是工作。這樣去想,工作上的壓力和煩惱好像就放輕了不少。既然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那麼就不要在工作時間以外去想了。
友人R問道:「你覺得自己站在知足和不知足的十字路口,你會怎樣選擇?」
我想了想,笑道:「我走的路是既有知足的斜路又有不知足的梯階。就像平常郊遊時那種山路。」
我在適當的時候會知足,因為我知道自己擁有的已經很好、很多,要懷著感恩和珍惜。像我自己的物質生活上,筆者好像從來都沒有強求過,有就算了,並不一定要買最新、最貴和最好的。在名牌、高級和最新款以外,我更追求耐用、性格比和實用性。
但在自我進步上,我卻抱著不知足的心態,我要提升自己和挑戰自己,究竟還能可以進步到哪裡去。
如果真的抱著知足的心態,安於現狀,也許真的可以無風無浪做到退休,但卻不是我想要的。更甚者,可能會像龜兔賽跑裡的兔仔,因為太滿足於自己的程度而被人後來居上。如果當日兔仔是為了挑戰自己最佳成績而努力,也許就能將龜兔賽跑的寓意改寫了。
友人T答道:「寓意變成甚麼?會變成兔仔收掣不及撞樹亡?」
我說道:「對啊,還可以下接守株侍兔的故事。」
莫說是工作,就算是知識上,我也是永遠不滿足的,縱然知道現在有些知識或技能已經沒可能學習得完滿,但我還是想挑戰自己去試下學習。反正又不是為了工作或者入學,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挑戰吧了。
友人R說道:「哪怕是像兔仔那樣,一鼓作氣向前衝,最後撞樹亡?」
也許是臭味相投吧,其實我們三個都是這樣的人。為了挑戰自己,很多時都沒有太多顧慮。恃著的,也許就是還年青,還沒有置家,不然,是佷難再有這鼓傻勁了。
不為甚麼,就為了這鼓傻勁,我們舉杯道:「Cheers!」
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環境不同,也許心態也會不同。擁有的……缺乏的……失去的……渴望的……也會有所不同吧。
ns3.144.36.12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