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過了自助餐百態,友人的意見是:「放題一樣有很多浪費,見不得比自助餐好。」對啊,放題其實一樣造成很多浪費,在這個過份繁榮和遠離戰爭的城市,物資太富裕,的確養成很人的嘴刁和不懂得珍惜食物。還好我自小在家,都被教導是要珍惜食物。佛家來說,講的是「衣食」。有衣食的意思是對自己的食物和一切資源負責任,要珍惜。
先來一個定義,放題的意思就是坐在餐廳,付一個價錢就可以在餐牌裡剔紙選食物。想吃甚麼就剔甚麼,而通常以日式餐廳放題佔最多數,其次是燒肉放題或泰式放題也有的。當然,很多放題的餐廳都會有一個條款,就是吃剩或浪費食物是要加收費用的。
對於放題,我只能說是與自助餐相比較是兩害取其輕。畢竟與一班朋友眾會,吃自助餐和放題一定會是首選。無他,大家都不想諗,也不想因為選了一家不合大家口味或是當日水準大跌,而令搞手成為眾矢之的。找一家放題(自助餐也好),怎樣不濟的餐廳應該也會有好吃和不好的,至少不會太衰。而且現在互聯網發達,要避免中伏還是有方法的。
其次,我其中一個朋友圈裡,有一位朋友是眾所周知的大食,和他吃飯唔去放題或自助餐,我們一定是貼錢給他吃飯的(當然我們不是計較,不過有時候是其他朋友都吃不飽的情況下……)。
放題裡頭,我們也看過很多不同的人的面貌。
先說一個笑話,很多年前與大學同學吃放題慶生日,那位壽星公負責發板剔第一輪。誰不知來到的時候份量奇少,我們十個人,三文魚壽司竟然得一客兩件!正想問店家是否來錯了,或是故意漏單和縮細份量。以前,有很多放題店是很鐘意這樣的,以消耗食客的享用時間。),卻看到壽星公準備再入其他食物的單。他老哥竟然自己只剔自己的份量!怪不得人家每種東西都是出兩件就算了!
聖誕時,與友人二人吃3小時的午市放題。隔鄰兩位中年男子,聽得出其中一人是第一次來吃(應該是內地親友)。不過問題不是出自那位內地親友,而是那位「識途老馬」。他居然教其友人如何將壽司飯或其他不想吃的東西攝進個裝骨和串燒籤的「骨盛碗」裡,以躲過侍應的發現。
另一次,隔鄰來了兩位年輕的大學生,他們自備原子筆,好不開心的各有各剔。結果壽司來的時候,每款四件/八件的上菜,瞬間出現了六十多件壽司在他們的檯上。雖然我知道他們已經好努力的想全吃掉,但後來還是對著壽司在「祈禱」!最後,又是浪費了。其實這件事上,我覺得如果店員有點意識,可以嘗試提一提他們。不過更大責任是兩位小哥都缺乏溝通吧。
也有些人,有理無理的以自己檯上的「人頭」計算份量,起初還可以,因為大家都餓著肚子來,但中段後段開始則會出現剩下太多的情況,到時候求友人幫手吃畢就很麻煩。
我讀大學時,就試過與一位不太熟識的同學,幾個同學一塊兒去吃飯。席間這位同學竟然將壽司飯丟進西米露裡意圖「毀屍滅跡」。結果給店家發現,被人報以怨言和面色。當下我真的覺得同這個人同檯很可恥。怎可以只吃壽司的料而不吃壽司的飯?
我與家人去吃飯,夠膽說99.9%是不會浪費任何食物的。其實單論系統而言,放題的浪費率理應最少。因為量單而出貨,不會造太多食物,如果大家都與同檯的友人有足夠的溝通,知道大家的戰力狀況和對食物的情況,碟碟清的情況並不是夢話,相比起自助餐會陳列食物出來,擺放了一定時間就不能保留。
不過,是吃甚麼菜式和形式也好,最重要還是食客對食物的尊重吧。始終在香港,應該還沒有聽過有哪間餐廳真的執行過「吃剩要加收費用」。
ns3.129.216.7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