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起大家樂大快活在大型商場,友人的反應是:「連鎖快餐店很難食,也不支持大財團。」
是的,很多人都對連鎖快餐店抱有很大的抗拒。雖然我偏向「有小店時支持小店」,但卻不會以此為自我設限,沒有特別對大財團的快餐店反感或要故意不幫襯。很多人覺得連鎖快餐店的出品沒有誠意、大批製造、價格偏貴等等原因,所以不值得光顧。
但話分兩頭,大批製造是維持低成本和保持最低基準的好方法。你可以說連鎖快餐沒有特別出色,但它卻能保持一貫「水準」,即係俗一點說的「衰極有譜」。至於是否價格偏貴,則要視乎是在甚麼地區,像我昨天說的工作地點附近,大家樂大快活是最便宜的吃飯地方,而且容易搵位,夫復何求?
在小區域性的經濟而言,有一個指標是好事。比如說連鎖快餐店的一個焗豬扒飯是$43,小店賣的焗飯價錢基本上就不能太貴(打正旗號是焗飯專門店的除外,因為小店專賣通常都有其獨特之處)。不求連鎖快餐店特別好吃,但以期望價錢得到期望食品就是我當日的目的。早十年前左右,數碼港也曾被笑過午餐價錢太貴,吃一碗餛飩麵要價五十大洋,就是地點不方便的同時,沒有制衡所致。現在數碼港最少有一家金拱門和一家大學食堂作為平衡力量,價格就合理多了。
就算不是賣同類型的食品,只要同樣是食肆,都已經有一種平衡作用,或者說是制衡作用吧!比如說如賣粉麵的以$10一碗推出,幾乎可以搶去三成隔鄰車仔麵、粥品,甚至乎是茶餐廳的生意。無他,有時候很多人都是想簡簡單單吃一餐,如果有近似(即使不是apple to apple)的代替品,基於成本考慮,很多食客是不介意改變口味的。以前在中環工作,同事午膳總喜歡到蘇坑街買外賣,後來,同事們發現了某茶餐廳堂食平$5,更後來,又出現了一時前離座再平$5的茶餐廳……結果開始了12時準時出門吃飯的時代。就連非常鐘情於燒味飯的同事,最後也敵不過價錢的因素,改為吃「茶記碟頭飯」。
價錢、地點、味道、份量和舒適向來是食肆能否得到食客青睞的因素。不過對很多上班族而言,但求以最便宜的價錢又飽肚應該會是首要考慮條件吧!
ns3.142.43.18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