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說起電視劇集這回事,也發覺原來我已經很久沒有看本地的電視劇集。
現在本地製作的電視劇集,好像只有TVB一家?而且好像一直都被人垢病其質素每況越下。是否真的去到不堪入目?我倒覺得無法一竹桿打一船人地推論,相信當中還是會有一些質素較佳的作品。只是,推使我自己不多看的原因,大概是時間關係吧。
晚上時間我的確很少會坐定定追電視,很多時都只是開J2看旅遊節目,而且是一邊看一邊做別的事(用電腦、覆電郵短訊、用麵包機、煮咖啡……)。因為劇集要晚晚追,像我這類比較怕困身的就可免則免了,頂多有時候見家人看7點線才看數分鐘(話時話,7點線的內地劇都播了一年有多,每套都好像節奏奇慢,錯過了一兩日都仍然好像沒有怎樣向前推進似的)。
比起本地劇集,美劇也曾經佔去了我不少時間。不過美劇來源現在也不再依靠明珠台了,有時候儲好在手機裡,喜歡在跑步機上作為消時間的內容也不錯。
小時很喜歡看美式處境劇。經典如「Friends」、「精英新聞組」、「Boy meets world」等。其中Boys meets world的男主角更由小學生拍到中學,近年更重新拍續集,講述他已為人父回到學校教,而主角則是他的女兒…..
之前的論文曾研究過OTT在香港的發展(廣告時間:Amazon有售),也曾比較過Netflix這類付費串流媒體在香港的發展。的而且確,現在的發展趨勢與當時我們做的調查一樣:本地化的內容和宣傳佔據了行業的發展。Netflix在國際如何強勁,也很難在內地和香港打下市佔。
本地劇、內地劇、台劇、日劇、美劇、韓劇等的主要分別,大概是韓劇和日劇比較濃縮,十多小時就會完結。內地劇好像都是古裝較多,不然就是與台劇一樣是愛情為主的時裝偶像劇,賣樣子多過賣內容,而且動輒五六十集。美劇最有趣,永遠都在第一季時埋了很多伏筆,受歡迎的拍到第七季是很平常,不受歡迎的將整個劇本丟棄就算了,完全不顧及支持者的感受。
以前曾看過一套叫「靈指偵探」的美劇,超好看,黑色幽默,男主角一接觸死人就可令其復活,再接觸就令他死去,一分鐘內唔令他再死去就會在附近隨機選一個替死鬼,女主角就是這樣子的情況下復活了,一直在男主角身邊卻不能接觸。很可惜,大好劇本卻遇上編劇罷工而最後草草收場。
另有一套叫「Reaper」的搞笑靈探片也是,每集都用一些無喱頭家電去捉鬼,僱用主角的是撒旦,又正又邪的,十分搞笑,最後又是有頭無可尾。最近兩年好像只看過「Arrow綠箭俠」,第一二季好看得一集又一集的追看,到第三季中段我幾乎是用「捱」字來形容,伏線用完了,就開始牽強地追加,不過聽說仍然打算拍第七季。
有時候在做gym的地方,跑步機隔鄰也會傳來本地劇集或是韓語的聲音,是的,大家都為了令自己能分散注意力好堅持那30-45分鐘的帶氧運動,各師各法的帶不同的節目來消遣。而我,現在只會帶動畫片,不知何時發覺原來動畫片的內容比起劇集還來得有深度,而且較短,很容易就看完一套了囉。
ns18.117.73.18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