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已經很喜歡看書的我,有一個很不好的毛病:雖然我很喜歡看書,卻不太喜歡在圖書館裡借閱。
我也很難解釋當時的心態,大抵上是因為覺得圖書館裡的書很污糟,又有一股圖書獨有的味道(書香?)。而且那時候我並不喜歡待在公眾地方,不論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公園、玩具店和圖書館也好,我也幾乎是「迅速路過」的。
小學時,住的地方細小,舍姊和我做功課是在飯檯,是很經典可以摺合的那種,較慳地方,而我做完功課後會喜歡待在自己的床上閱讀。當然,這是非常不健康的一種閱讀姿勢,不過當時住的地方不大,也只好將就一點。因為圖書館借的書被定性為「污糟」,所以母上不容許我們在床上閱讀外借回來的圖書,也就只好乖乖坐在飯檯前看。久而久之,我開始偏向自己買書看。
另一個原因,或許就是當時我很喜歡將一本圖書重覆又重覆的閱讀。有時候還會幻想故事的走向因此而轉變,不禁想深一層,如果重覆閱讀同一本書其內容會改變的話,應該是第一時間燒了它吧?
既然有買書,就當然會有買書的季節。那時候並不流行去書展買書,反而是趕在農曆年前。農曆年假是我們覺得特別無聊的,因為我校是聖誕節和復活節後考試的,所以這兩個假期是無閒暇閱讀課外書,更讓小學生們體會不到何謂「普天同慶」的日子。暑假則多數會上興趣班也要溫習(這也真的不太人道,暑假班的功課和溫習個課量往往比平日還多!)。唯獨農曆年假因為商鋪都不開門,又不想外出拜年,凍冰冰最好就是匿在被竇裡睇書。
不過買書是要趕在年初一前的,原因其一是書店也很傳統,一放就是年十五後才啟市,而且家中十分迷信,「新正頭」是不容許買書和買鞋的,因為「書」字與「輸」字同音,鞋又與唉聲嘆氣的聲同音。也許是這個緣故,母上知我脾性,總是會在年三十晚前不斷提醒我要「趕在新正頭前買你要買的書」。不然,就是一個月不準買任何的書。記得有一年,就買了一套簡體字版的魔戒三部曲全集在農曆新年假裡消磨時間。當時電影版第一集上映,掀起了一陣熱潮,繁體字版幾乎全線售罄,為了能乃時在假期裡閱讀,唯有簡體字版也照買,而我的高度繁簡互換能力應該就是那時候練回來的。
現在,我仍然堅持「自己書不出街,外借書不入房」的原則。床頭書仍然是我的一個習慣,不過不到圖書館借書這個毛病卻已改善不小,大概是大學做功課不能避免吧。農曆年仍然是我會趕買書的其中一個日子,不過不再是為了消磨假期,只是當作一個自家傳統吧。
ns18.223.239.22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