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假期,我與友人到了久違的藍地水塘。
藍地水塘的行山路線並不困難。在嶺南大學旁拾步而上,沿途都是已建築好的柏油路,少許斜度並不難走,就算是老人家或孩童都得輕鬆完成。接上水塘的是一段山路,寬闊而且是落斜段,最後下行在建築好的梯級,沒有大上大落的簡簡單單的走完了。這時,友人意猶未盡,提議再行隔鄰的洪水坑水塘(又名丹桂坑水塘)。
要闖洪水坑水塘,早幾年或許會困難一點,但現在卻已經不能算難。聽說,早前有傳媒報導過後,這條原本隱閉的行山小徑忽然變得人頭湧湧,爭相要走進這個水聲潺潺,居高臨下的水塘一貌。
雖然將一個美麗又寧靜的大自然介紹給更多人認識是一件好事,奈何遊人太多,高談寬論的為大自然製造了不少嘈音。也令筆者本以為能遠離繁喧,享受一下寧靜的目的未能達到。
不過,今天闖洪水坑水塘是有一定意義的,這意義是關乎我和友人這六年來的一個心結。
話說好幾年前,我們還是行山的新手,對很多路徑並不熟。但我們卻沒有只選擇人多的熱門路線,反而十分喜歡找一些冷門的行山路徑。有一次,我們就是在一個天氣不穩的星期天硬闖洪水坑水塘。
要闖洪水坑,先過石礦場。那時候,石礦場還沒有架起人行的路線,我們就這樣膽粗粗的走進石礦場行了一段路,見沒有人阻止我們進入,便又再緩緩的走上斜坡。記得那天天氣忽然轉壞,而山上除了我們也沒有其他人,我們邊行邊試,還是去不了水塘,卻反而遇到了野狗。
兩三隻野狗擋在路前,我們向後退,他們就向前追。當時身上既沒有能引開野狗的食物,亦沒有與之抗衡的器材。幾經轉折,我們才擺脫了他們。
之後我們循另一路前進,雖然找不著水塘壩頂,卻意外到了一個水潭的地方。水潭的水聲並不澎湃,卻是淙淙不絕。可惜是當日天氣越見不穩,除了雨勢轉急,雷聲和閃電也開始襲來。我們沒有久留的時間,便怱怱的步行下山,繞了路才轉回礦石場處。
回到礦石場,迎面而來遇到一位正想上山的行山客,竟然十分面熟。原來是早兩星期前才在另一行山路徑巧遇的行山客。簡單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走了。這幾年,都沒有緣份再遇見。
本來想到的水塘大壩,變成了我們覺得更勝水塘的辟靜潭景。亦因為遭遇野狗,令友人和我都對這條路線避之則吉。雖然是有些心有不甘,但卻又覺得還有很多其他路徑可以去,所以一直都沒有再訪的打算。直到今天,我們才將當日的遺憾完成。
人生路當然不會永遠平坦廣闊的,也許我們有時候也會在或高或低的路邁進,然後在路上遇到一些我們懼怕又克服不了的挫折。但是,這沒甚麼不好,有些時候會因為挫折而讓我們將原本要去的目的地更改,卻發現竟然能走到更美好的境地。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昔日的路上的野狗,可能正是要安排我們去一個從未想過的地方的天使。
幾年後事過境遷,或是人生閱歷增長。昔日認為闖不過的難關,今天我們竟然能一笑置之。
在一年之始,共勉之。
ns3.19.64.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