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與新年的時間相距不遠,也是一年年的最後一個月,向來節日氣氛濃厚。
經歷了由年初到現在的奮鬥,不論是奮戰過後的休息,還是裙拉褲甩的疲累,都頗令人覺得想找幾天好好放空自己。加上傳媒、商場和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聖誕節的氣氛向來是最容易充滿都市裡每個角落的。
節日氣氛是一種「長期催眠」,小至鼓勵購物,大至令人「軍心散漫」。公司裡某些同事向來已經是出了名的無心工作,每每籍著「星期五下午喎,星期一先啦」、「下星期放假啦」等等籍口,將本來很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拖長來做。
因為他們工種較為「普通」,普通的意思就是他不做,可能是換到另一組員手上,或是因為太過趕急而直接跳過他們(正常程序不容許,但特急的確可以)。於是他們就養成了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
在公司工作了幾年,發覺所謂「節日氣氛」也不過是自我催眠和催眠同事的技倆。自我覺得開心,就可以不理公事的好壞或是要同事替他分擔,更甚者有些人還打算以「節日氣氛」去催眠別人和他一樣想法。
筆者對於節日氣氛也很重視,不過只限於私人生活方面,回到公司則連半點節日氣氛也不帶上。沒錯,有些節日的確帶著連鎖效應:客人或同事放長假,系統改動因長假期而有frozen period,這些都是影響到我們一般工作的。可是,我也不想以此為籍口,將工作推到過年後才繼續。
在社會上工作,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我們避免不了和別人合作。對於「同路人的戰友」,我們固然覺得幸運,有有心人能一起奮戰;和一些被動的,我們有時候還得多鼓勵他們多行一步;和一些對著幹的,我也只可以說,拉牛上樹的感覺絕對不好。
只有你覺得工作,而他人不工作,是無法令事情變好的;同樣,只有你一個人想聚會,派對也是開不成的。只有一個人的派對,未免太寂寞。
反過來,節日氣氛的確是一個與朋友共的好籍口。一年裡頭,各有各忙,各有各為生活而奔波,有些朋友真的很難約到食一次飯。節日氣氛,的確又喚起了大家要聚舊的心情。
人大了,昔日一大班朋友搭朋友的Party已經離我太遠。反而是相交相知多年的四五人更值得我們暢聚。
每到年尾,把酒談歡,拿來下酒的可能都是些陳年往事和對未來的憧憬。
友人說:「其實聖誕新年後又農曆,農曆後又復活,復活後又暑假,暑假又萬聖節,之後又聖誕,說節日氣氛無心工作的人,總會有他們的籍口。」
我笑道:「是的,所以對他們而言,一年365日裡頭也沒有一天是值得投入工作的。」
ns18.118.173.14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