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總是離不開聖誕聯歡會。
中小學的聖誕聯歡會,是我們以前最喜歡的聖誕活動之一。通常當天是可以穿便服回校,而且只需返半天就可以了。而因為中小學都是教會學校關係,所以聖誕聯歡會的日子向來都伴隨著宗教活動:講道來的。
講道一般來講都是年年一樣:不是耶穌降生就是聖誕節的由來。你可能會問,耶穌降生不就是聖誕節的由來嗎?其實重點上有少許不同,因為耶穌降生可以集中在說聖母瑪利亞、可以是東方三博士、可以是上帝為何要讓他的獨生子降世。而聖誕節的由來,則可以是說耶穌釘十字架之後,西方為何會有聖誕節等等。
當然,教會學校宣揚自己教會的教義是無可厚,可是有些情況是,他們覺得聖誕老人實在太喧賓奪主了,慢慢「騎劫」了聖誕節,於是教會學校的方針就會比較喜歡淡化聖誕老人的角色、淡化聖誕禮物和淡化聖誕大餐等等,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敵人」!
聖誕聯歡在「捱」過牧師來講道之後,多數是一些學生才藝表演或是戲劇部的表現,多半是Solo聖誕相關的聖詩或是上演「東方三博士」劇目。之後就是大家都非常期待的聖誕聯歡會。
聯歡會離不開食和遊戲,附加抽獎活動。中學時代,我們多數是每位同學負責做一些食物,然後問班會拿回錢的。食品多數都是雞翼、菠蘿腸仔、啫喱糖、三文治等等。記得當年有一個天大的秘密,就是我看到班上一位男生,竟然早上就回校的食堂準備三文治,他將買回來的麵包、火腿全部都放在食堂的檯上才製作。食堂的檯應該是好日都沒有人清潔的,嚇得我當日完全不敢食三文治。
另一趣事是,當年有兩位女同學負責做啫喱糖,可能是材料比例問題吧,其中一個的啫喱糖幾乎一觸及就變水似的,莫說用叉,就是用湯匙也有難度,結果給同學笑了好幾年。
吃過小食,之後就是玩遊戲。玩遊戲又是令人非常煩人的環節,班上有一個非常「小器」的女生,玩遊戲輸了例喊,不讓她玩又喊,即是喊梗!每每要班上她鐘情的男生安慰幾句才能平伏。(同學們又很衰,男女生都明言不想讓她嬴,覺得這樣只會縱容她的公主病。)
記得中四那年,男生對於某討厭之極的女生甚為不滿,於是在玩踩氣球遊戲時,全部男生幾本上都不是踩氣球的,是踩人腳的,而且基本上就是針對性追著那個女生來踩。那女生當然不是弱質纖纖,而是鋹雞非常,明明人家的氣球爆了她還是追著男生來報復,於是「絕命鋹雞腳」之名便不徑而走。
聖誕禮物多數則抽獎形式,其實沒有大獎還是小獎啦,有些甚至不太知道是哪位同學的。記得中學有一年,班會換了一個形式,就是禮物是互送。即是我抽到1號,另一位同學也是抽到1號時,我和他就將禮物互送給對方,與一般我抽到阿A的,阿A又抽到阿B的,阿Y才抽到我的不同。公平與否?管他,就當作是遊戲好了。
在學時期,偶然一次便服回校是新奇,一次裡發生的事情可以記足十來年。而且做同學的有今生無來世,昔日的同窗舊友,那種簡單的快樂,現在可能已經找不回來了。
友人說:「莫說是東方三博士,現在的聖誕節裝飾都好少見到馬槽了,你說三博士我以為你講緊劉關張。」
我笑道:「那豈不是上演三英戰約瑟?」
ns18.188.90.8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