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小店,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日常生活之中,衣食住行是少不免的。就算是多麼貫切「斷捨離」也好,足得出戶就得要消費。
消費的模式有很多種,消費對象也有很多選擇。儘管香港的各行各業都已呈現著一種大集團寡頭壟斷的現象,小店還是會有的,而且,翻開名錄一看,香港的中小企或者一人公司的數目並不算少。
至少,小店保存著本土特色,或者在創造新的本地潮流。
於是,早幾年前,香港興起一種支持小店的主張,有人甚至堅決地不光顧大企業旗下的商戶。筆者認為,完全不光顧或許是矯枉過正,甚至是有點反過來左右自己的自主,但筆者認同支持小店是一種好態度,所以很多時我也是較偏向有小店時光顧小店的。
我的取態是:如果兩者的價錢、質素和物品的功能差不多時,我偏向小店;如果相差甚遠,則不排除會光顧大集團。早前我也曾寫過關於大家樂大快活這類大企業落戶在一個區,反而起到制衡該區小店的價格的作用。
但很多人誤會了,所謂小店並不是等於:
價格較便宜;
服務較親切;
成品較優質;
小店較良心。
這完全是沒有任何掛勾的。支持小店,純綷只是因為想這個生活圈發展得較健康。但小店是否黑心店,則很大取決於他們的出發點。不難發現,現在有些很短視,又不顧及整個社會發展的人,打著Hit and Run的形式,到商譽毀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改名換區再戰江湖。
話說,前些日子,我想在轉季前添兩套新西裝,光顧開的一位老師傅快將退休,始終有一天要找新的洋服店,便想看看有沒有一些新的洋服店可以試試,經友人介紹下,找到了一家兩個年輕人經營的西裝店。
他們走的是較年輕的型象,價錢也算合理,標價比老師傅的便宜三成左右。筆者心想,不如就當作「粗著」的心態做一套試試。
過了幾天,忽然收到一個Whatsapp再次詢問我是否要這種顏色。心裡已經涼了一截,因為我發覺底單上寫的東西太潦草,可能他本人自己也看不懂當日他自己寫過甚麼。
到了取貨的一天,我拿了整套西裝回家一試,西褲穿是穿到了,不過只可以站著,不能坐下,呎吋偏差嚴重!情況比起在外邊的連鎖店現買現穿的更不堪。我想,如果不是背後的師傅太馬虎,就是當日他替我度身時太馬虎。
是的,在度身時我已感到他覺得自己很快速,很有自信的說:「度完了。」有時候,我在公司裡對於一些年輕同事這種工作態度也頗有微言。快是好,但快得來並不準確,那就甚麼都不是了。
有時候真的不是不想幫襯小店,但有些小店又是不生性的,好像「小店」兩字是擋箭牌一樣,可以任他們消費「小店」二字。當大家都對小店失去信心,那時候其他有心經營的小店也一起被殃及池魚了。
不過慶幸的是,小店還是肯處理我拿回去的兩條西褲,說會重新改好。我當然覺得年輕人應該是可以多給一次機會給他們的,只是這下子對於再找別的洋服店已經對失去了信心。
友人說:「支持小店,並不是一種生活態度,而是對大商家的無聲抗議吧!」
我想了想,點頭道:「也可以這樣說,但是自由經濟社會,如果質素和價錢有優勢,你也沒理由和自己的荷包作對吧?反而我覺得,小店如何做好自己比起只打著小店旗號更重要。」
ns18.218.102.13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