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寫作是一件很孤獨的事,但寫作亦是一件很「搏鬥」的事。
「搏鬥」的不一定是別人,也可以是與環境、與時間、與心情和與自己。如果你也是一個在不舒適的環境、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稍為沒有心情就無法寫作的話,你應該也曾試過和這樣的一個自己「搏鬥」。
寫作應該是快樂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因為想「強逼」自己能多寫一些,反而會變成一種給予自己的壓力。我也曾試過,因為想投稿的詩作較為完美,於是翻覆修改,慢慢反而因為怕修改得不好而不敢在乘車上下班時做寫詩的工序,結果?一篇寫了已有概念的詩作,卻一直拖延,當中成句的可能只有寥寥數句。於是,每晚在家僅餘的時間是否要拿來寫作,就成了自己與自己搏鬥的時間。
有人說:越是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往往與自己「搏鬥」的時間就越多。這或許是真的,因為人是有惰性的,心中總是有一把聲音在向你說「今天不如休息一下」吧,如果你把持不住,就有機會日復日的躲懶下去。
寫作的路上,「與自己搏鬥」是重要的;但「與別人搏鬥」也同樣重要。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互相討論切磋的習慣,與人討論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看到很多自己忽略的地方。最重要是,互相看到對方的好作品,絕對可以激起自己的鬥心,覺得自己也應該要寫得出這種水平的作品。於是,回家就會對自己有了多一點的要求。
當然,「與別人切磋」並不是真的要在文筆修為上勝過別人,而是一種透過互相觀摩,互相提點而提昇自我的過程。說來容易、說來動聽,但行動起來卻非常之難。
難的地方,在於文學人不是偏向「得體禮貌」,就是偏向「偏執」。有時遇到一些文友一副傲視同儕的角度,對別人的作品大加批評。其實有建設性的批評是好事,但有時候可能說出來的方式錯了,就會令事情變質。而有些文友為了保持「得體禮貌」,可能會過度隱惡揚善,也可能令切磋的效果大打節扣。
所以,與別人切磋還真是一場很難拿捏得準確的搏鬥。要點到即止,不能見血,但又要全力以付,不能保留,這才是最難的搏鬥!
昨晚去了一個本地詩會,因為也會有讀詩和發表意見的環節,就充感受到這種「難」。而我最後只能選擇「得體禮貌」地坐了兩個多小時。不過,得著是有的,就是看到很多別人優秀的作品,令我的寫作熱情燃燒起來。
ns3.17.71.9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