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R是自由工作者,主要負責替客戶做產品包裝的設計。
他的工作室不大,也只有他自己一人包辦所有工序。他的電腦已經用了好幾年,開始應付不了日漸強大的新軟件及更大型的相片像素輸出,於是便生起換機的念頭。
因為他對效能和價錢的要求較高,品牌電腦不足以應付,所以希望能以組裝電腦(俗稱砌機)去代替。「砌機」一詞源於幾時已不可考,不過砌機又名「黃金嘜」,則得名於香港深水埗以賣電腦零件馳名的黃金/高登商場。那時候,只要是自己砌機,不是品牌的預裝電腦,都會戲稱為「黃金嘜」。
不知何時開始,友人們替換電腦都會找我問意見。其實我家中已經沒有組裝電腦很多年(應該有七年以上)。我現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純筆電的使用者,家中不單沒有桌面電腦,就連外接的螢幕、鍵盤和滑鼠都沒有。
起初或許有多少不習慣,畢竟在電腦桌前放著一個full size鍵盤和滑鼠是很慣常的,以前也是電腦檯和書檯是兩張不同的檯。而我卻慢慢習慣了在濃縮了的鍵盤上打字,用mouse pad去充當滑鼠。習慣了之後,其實也不見得效率較低。家中現在就只需要一張書檯就可以了。
中學時代,電腦商場每逢星期六日總是人山人海的。那時候香港的家庭擁有電腦的比例還不算很多,但卻是正值用戶增長的年代。後來大環境的轉變,擁有電腦的家庭和擁有電視機差不多的時候,科技普及和效能過剩又造成電腦售價不斷下降,到現在擁有家庭電腦好像變得是理所當然的了。
由以往九十年代最入門要一萬多元變成今天二三千元也可以砌到一部電腦(計算通脹率的話,大約等於是現在二萬多元吧)。加上現在手機平板直接取代電腦部份工作,亦令到電腦的銷售大不如前了。現在的電腦商場,我已很少踄足,偶爾閒逛也發覺人流疏落,店鋪的開店率也不復當年,有開店的鋪面很多也售賣手機週邊多於電腦零件了。
偶然我會替朋友們砌機,在現在義工工作中我也是參與了很多電腦維護和採購給予意見。現今的電腦效能,日常使用已沒有昔日那種快和慢的明顯距離。如果不是打一些大型遊戲,只是單純上網或文書工作,一部筆電和普通桌面機也差不了多少。加上耗電量低、熱能較少、較易清潔等優點,我通常都推薦一般使用者直接買筆電就好了。
當然,撇開價錢和滿足日常使用。砌機有很多樂趣,除了能自己因應需要去選擇材料外,還能選不同的品牌零件、選保養代理和買適合的容量。如果懂得玩超頻的話,樂趣就更多了。砌機還有一個好處是升級較為容易,只要替換想升級或已壞的零件,電腦又能繼續使用,這是唯一筆電不能比美的。
ns3.16.135.18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