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小孩子的世界總是黑白分明的。而最常遇到的,就是好人的主色是白色的,壞人是黑色的。
在買新衫褲的時候,父母親都會說黑色不耐看,都是選一些顏色較鮮艷或印了公仔的吧。揀玩具或揀文具時,父母都不喜歡我選黑色的,覺得都是壞人或者不夠可愛。
人大了,當然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黑白分明這麼簡單,而是存在很多灰色地帶。耐看兼耐用的,也不是鮮色或者印了公仔的衫褲。因為顏色洗多了會變淡,印花公仔更有剝落的情況。反而是純色而且沒印任何東西的沉色衫褲,更耐看和耐用。
現今風氣變了,略帶邪氣的角色往往更受歡迎,反而是太過正義,太過「白」的角色給人一種「迂腐」的感覺。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心裡也許都有一個黑騎士和一個白騎士。他們掌管了你的包容和自律。
而所謂騎士,就是那種溫柔與自律並重的象徵。
說到這裡,或者你已經想得到,黑騎士是替你包容外來的事情的心境,而白騎士則是管理自律的代表。
黑色的而且確可以隱藏很多壞事,但同時間它亦在包容很多事情。白天看起來覺得很有問題的事情,在黑夜後做起上來就好像沒有甚麼大不了。
白色看來很純潔,可是對缺點卻欠缺包容。當偶然有少許,哪怕是只有一點點的沾上污點,你就會覺得那白色被弄污了,非得要快快拿去清洗。最不幸的是,你不能保證每次弄污都可以清洗乾淨的。
就算沒有沾上其他顏色,你要不斷維持這白色的整潔也可是非打醒十二分精神不可。這種每天的自律,帶給人的可以是亮麗,也同時間可以是壓力。
相反,黑色不單止可以蓋過少許的弄污,甚至是一些花痕和凹凸都可以完全包容下去。這就是黑色的力量。
小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別人以黑騎士的態度對待自己的錯誤,以白騎士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事情。成長過後,不會對太小的事情在意。對待別人,可以包容的事情,就讓他過去了就算了。但對於自己,總覺得如果不做好一點,做人很容易就會「滑牙」,並且一直沉淪下去。
有一次,我去了一家連鎖咖啡店,並且點了一杯Reserved咖啡(類似Premium一點的產品)。去到拿取的時候,那位咖啡師忘了附帶的曲奇,我便問她。起初不知是不是太忙還是甚麼,她的語氣在第一句已經很不友善,將一塊外賣曲奇重重的放到我的咖啡杯蓋上就別個頭去(別個頭的速度比放塊曲奇還快!)。我當下也有過少許詫異,覺得體驗很差,有點氣上心頭。心想早知就不買Reserved的咖啡好了,不單比較昂貴,而且因為咖啡師的態度,當下令我的心情直接受影響(也令我覺得那杯咖啡並不好喝),更枉論本來想靜靜地寫作了!
後來,我坐在這裡大約兩小時,其間我觀察到她身旁的同事在有空閒的時候就教她一些事務(後來我發現原來是物料放置位置),猜想她是新來的。於是我的怒氣消了一半,覺得是新人就包容她一下。
臨走時,我發覺她對每個顧客都是這樣惡劣的,並不是針對我一個。如果沒猜錯,大概是在比我來的更早之前,她受過某些人的氣,所以她在賭氣!
冷靜過來的我,覺得還是搬出黑騎士出來就好。這兒有一個氣氛破壞者已經很足夠了,再多一兩個客出聲,我想整間店的舒適氣氛會完全被破壞。
筆者的現實生活算不上五光十色,但應該是平凡和不同顏色皆有的。我卻向來偏向以黑騎士去對待別人,以白騎士去對待自己。
友人笑說:「原來對每個人都這樣惡劣會令你感覺公平一點,然後不再去追究,明哂!以前我對你和其他同事都會一視同仁地差。」
我翻白眼,說:「我意思是說她不是衝著我而來的,我就算了。她會否被別的客投訴我可管不了,免得人家丟了工作,我會內疚。」
ns18.118.173.14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