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哲學是友人教我的,或許會影響很多「有團火」的人的想法。
筆者算是「有團火」的那種人。工作往往太過上心,為了工作上很小的事情會覺得心煩,甚至會在放工後仍然想著事情。本來,為了件事好上這樣做本是一件好事,但當一件公事影響了私人生活就不是好事。
比如說,有時候我會為了公司某些唔願做事,或者懶到壞事的人口誅筆伐,因為我覺得其他人都好努力為件事好,有些人壞了事要人替他出去「跪玻璃」,還一副很悠閒的樣子。那種「得戚」架勢絕對讓人想講粗口甚至走埋去請他吃「兜鎚窩麵」。
去年讀書時,遇著畢業論文的一個Free rider也是,叫她交的部份,不是推論學校電腦hang機沒save就是乾脆交一埋「垃圾」出來。結果要其他人一起捱夜盡趕她的部份。除了延遲了進度(我們是應承了指導老師要何時交初稿),對於其他人的私人時間大失預算。有些準備飛日本旅遊的要帶電腦到機場趕稿,而我也臨時要失約於友人的行山邀請。
這類事情令我覺得自己「瞬間躁底」,覺得這些人都很討厭。
友人的哲學是:「這些人很討厭,是事實,無可改變的事情。任你怎樣去思考去想,他們都不會忽得可愛的。」
可是,如果你從自己的角度跳開,向後跳或者向左右跳,你就會發覺這些事情可能都很小。其實會做這些事的人,根本就是在自己的崗位或責任上跳了開來,所以他們就會覺得「很小事」,求其推搪過去,時間還是會繼續,日子還是會過去,地球也仍然會轉動。
所謂跳開,就是變換自己的角色去看世界。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你發覺工作上的case多的是,社會上的這類職位實在太多,Offer這類職位的公司亦很多,所謂大公司在香港多過天上繁星……
人生在世,處理過的公事很多,每天要處理的公私事亦很多。處理得好或不太好,事情最終還是會完結的。可能過多兩三個月,你就轉工了,今日工作上的功過成敗都一拼付諸流水,無人會再去記住。
所謂學業,拿個A或者拿個B都會畢業的。這麼大個人當然也不是在拼獎學金或者爭第一名,更不會為了全部A而與教授爭辯。一份論文,也未必一定由頭到尾都這麼精彩的,總有平淡一點的部份。既然如此,不如交一些行貨就算了,反正最後論文的分數也不會太低。
友人工作表演雖然不錯,但原來他是以這種放輕鬆的心態讓自己平衡的:
每天工作時,固然盡量做好自己,不會因此留力。但是另一邊廂,他卻想著自己這份工還只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會轉工了。於是,感覺上就好像輕鬆了不少,因為40個工作天很快就會過去,之後一切都會reboot重來!
他當然不是真的要轉工,只是讓自己感覺起來,這兒的公事不是人生的唯一。
有時候,我也曾有過工作上心與壓力過火的迷茫。我當時的處理方式與友人這套哲學相約,就是在工作差不多佔據了你的所有心思的時候,去報讀課程,去訂立運動目標,去做義工,去寫作,去旅行……將工作能佔用你的心思和生活的百份比不斷減少,會有效地將工作帶給自己的壓力降低。
友人問我:「那不如就真的每三個月轉一次工好了,輕鬆自在不少。」
我笑道:「那失業、搵工和履新的壓力怎樣解決?」
ns3.144.36.12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