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不同的人,我們有不同的說話方式。
在香港,或者華人社區或許沒有日本人那種對前輩要敬語,對平輩或後輩又有不同文法那麼煩複,但是對不同程度熟絡的人,我們的確要識得有所分寸。
早前,我與我們口中的「廢柴隊」的銷售人員去見客。叫「廢柴隊」的原因,不單止因為他們沒有甚麼成績,揸的account亦都較差,最慘是他們的銷售技巧劣拙非常,往往令人哭笑不得。
我當然不太想和他們合作,但礙於我map了幾間大銀行,為了能多些時間照顧銀行客,就map一些沒有太多客見的「廢柴」。不過,背後原因其實都是數字問題,斷不能將有大數的客都map到我那兒,這樣是很不公平的,於是湊大客的也要負責湊細客。
「廢柴隊」的人本性不差,不過因為先天學歷問題,所以只能分到一些工廠區客。外國客、銀行客鐵定不會派給他們負責。於是,亦令他們成長不到去湊大客,是一個惡性循環來的。11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wNVpxrVTC
與他們去見客,向來是我最不喜歡的工廠區。筆者不是區域歧視,只是我們去的地方往往是連Lobby都沒有的工廠大廈,未上到客人那裡,我已經熱到衫褲濕透。
我曾經就他們的行為向我老闆投訴:見客例必遲到,開會時忽然「坐了去客那邊」詰問自己同事,或者乾脆一句就得罪客戶,約了會議然後取消,卻忘記通知我們等等。
可能他們湊開的客路關係,他們對於時間觀念不太上心,去見客竟然是「大約3時左右」,而不是約實3時。說話方式也比較輕鬆,不用太拘謹。這是我們對銀行客絕對不能接受的,我們的要求很簡單,電郵出meeting invitation,而不是求其寫鉛筆貼張紙在你檯面就當約實。
我承認,與較工廠Feel的客戶開會,太拘謹反而壞事,因為你我壁壘分明,往往反而將人拒於千里之外,有甚麼好路數都不會介紹我們。以前,我認識過一位銷售同事,和客熟絡到可以過年打牌的,同樣湊工廠客,但他湊客技巧卻很高超。
今天很難得地,他有一個在ICC的客,終於和他們去見客不用去工廠區了。這是一個新客,聽說是他上司個上司派給他的,不知是否想給他一個機會實習。
他當然準備了我們公司的法定見面禮。上到去與人第一次交換卡片,一出口就開始壞事!
廢柴一號:「我們準備了一件見面禮給你。」
Mr.客人:「這是甚麼來的?」(猜想因為有些公司守則是不能接受太昂貴的禮物)
廢柴一號:「很適合你的,尿袋!」(我心想,你這句說話語帶雙關,但人家不用外出工作,看不到俗稱尿袋的流動充電器怎樣適合人家!)
客人沒有作聲,將禮物放在檯面。然後,我們就坐下來做演說,約莫過了半小時,接近尾聲時,他又開嚟搭訕其他話題。
廢柴一號:「我看到你手機用某某台,收得好不好?不過夠平夠cheap丫嘛,哈哈哈。」(還覺得自己好幽默)
Mr.客人:「(呆了半响)啊,夠用就算啦,自己SIM,公司手機。」
如果和客人都很熟絡了,以上對話或者真的甚麼事也沒有。不過對於一個生客而言,我想hard feeling或多或少會有的,只差在人家究竟有多寬宏大量。
下樓後,他還覺得和那個客人傾得很愉快,但我則感覺到個客後半段是有少許想快點完場趕我們走的意思。我也終於明白為何他老細完全不敢將銀行交給他們負責,絕對是明智的決定。
有時候,就算我們不是見客人或外人,我們對於自己對言行也是要留一點分寸的。認識了很久,真的無所不談也好,也不代表我們想到甚麼就說甚麼。以前,我也見過一些朋友因為「嘴賤」過火,累試累犯,而得罪了全世界,結果被朋友們無視了一段時間。
所以,筆者有時候寧願被客戶覺得我們太拘謹,太嚴肅,甚至以為我們只懂「賣藥」,都不想因為「賴幽默」而犯低級錯誤得罪個客。
ns3.129.216.7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