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不是極端的環保份子,但作為地球的一份子,在能力範圍裡能做的,我也樂於去做。
筆者自己是有一套移動餐具的,以方便間中買外賣會走餐具(不過更常用的多數是用來煮咖啡)。不多買外賣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外賣盒很多都不能循環再用,而且至少消耗一個膠袋。有時候我和同事會去公司附近的連鎖咖啡室,我也是自備便攜杯的。
近年,環保界最大力推廣的,應該就是走飲管。飲管看似很便宜,使用的塑膠又不算多,但是日積月累還是很可觀的。而且,我和很多友人都同意的一件事是:凍飲和熱飲一樣,基本上不用飲管都可以飲到的。
早前與友人說起,某天他去了某快餐店吃早餐,該連鎖集團也是在收銀處大大隻字寫著「保護環境,走飲管」,連打飛都是註明走塑的。可是到他在取餐處時,水吧還是很自然的放了一支飲管,他立刻好意向水吧說:「走飲管,唔該。」,可是換來的竟然水吧的「怒啤」然後不理會他,既不收回該飲管重用,亦無打算跟進。
一杯凍飲,理論上就算有冰也好,以成年人來說要不用飲管也是可以的。至於為何大家都「約定俗成」要有飲管,可能只是一種習慣。不是說消費者的習慣,而是提供者的習慣。
我與友人說,水吧或許並不是故意的,但因為在流水作業的工作崗位,一個小小的轉變都很容易令人犯錯,尤其在早餐時段的高峰。所以,她選擇了用最純熟的手法去做流程。正如一個耍慣了一套功夫的人,忽然要她在動作上做少許改變,是非常困難的。要的,就是時間去改變。
早幾年,當大家開始要自備購物袋,買東西店方不會再免費附送膠袋之初,很多人都不習慣。甚至,我曾聽過排我前面的某位街坊,大罵超市吸血,為了多賺五毫子而膠袋也不免費給。我見當時全條隊的人和那位收銀姐姐都是苦笑,我想社會上誤解的人還真的很多。後來,當大家都習慣了這種社會取態,相信現在大家對於要袋收五毫的做法都已經接受了。誤解的人是否已經茅塞頓開,不知道,但肯定的是他們已經默默地接受了,不再破口大罵。
但是,一個環保的社會取態,亦是由這麼微小的一個地方開始的。當社會上的約定俗成被打破,就是改變社會上大家的習慣的契機。以前,我也常見很多人對回收箱不理解,隨意將不關事的垃圾丟進「黃藍啡」裡去。現在,我反而多見有人是特意帶數個樽去回收箱回收的。而我家中也有儲樽、罐回收的習慣,我也曾試過為了回收月餅盒,而由家中拎著幾個鐵盒回公司的回收箱。
友人說:「我知有一個地方,很早已前已經奉行凍飲走飲管。」
我想了想,笑道:「酒吧!我倒沒有看過人飲啤酒是用飲管的。」
ns13.59.51.10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