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知我對咖啡有所偏好,早前於旅行時買了一盒意大利的咖啡給我。
雖然說是意大利來貨,但是也不一定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的。每個地方的出品當然也有不同的檔次。這盒咖啡粉的牌子是哪個檔次,我沒有深究,但肯定情義大於價值。以即沖咖啡來說,這盒咖啡不論顏色、脂香和回甘都非常不錯,味道更是直逼公司那部按掣即磨豆的大咖啡機。但公司這台機器是「按一下出豆兩粒100ml水,供應商收$3」的級數,照理說好飲是應該的。
我們常說「好食的唔見食,唔好食的食極都仲有。」這當然不是違反物理定理的超能力。那只是因為我們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難免會一種不想這麼快失去的感情。這種感情越強烈,我們便會有一種「為何這麼快失去」的錯覺。
小時候,買顏色筆多是買最便宜的香港本地製造,談不上珍惜與否,大概是應用則用吧。我和舍姊對物件的使用方式則有兩個極端的看法,我喜歡珍而重之,她喜歡有好用好、有新用新。記得有一年,我和她的考試成績不錯,家母帶了我們去日本百貨公司各買了一盒附設專用筆刨的名貴臘筆。之後旳美術課或平常在家裡閒畫,舍姊都會優先使用這盒臘筆,而我卻都是在重要的情況下才會選擇使用。
說「重要的情況」當然不會很多,結果這盒臘筆一直用不完,一放就放了多年,現在仍然在我的書櫃裡。而舍姊的那盒臘筆,如無記錯的話,好像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就用完了,用完後還慨嘆「為何這麼快就刨完了?」。印象中,還因為她想偷偷換我那盒的一些顏色而引發了一場吵鬧。
相反,有些不想要的東西卻用極也用不完的。平常用開的鋼筆墨水,總是覺得用得很快,三不五時就要補充墨水。另一支買筆跟來的膽墨墨水因為顏色不合意,我卻覺得寫極也未用完,心想為何這支鋼筆寫了這麼久墨水還沒用完。
早幾個月前,我在超市買了一盒廿包的沖劑飲料,誰不知那味道甜度太高,與我相象的相距甚遠。但礙於不想浪費和對自己的錯誤決定負責任,我是堅持要飲完他們。結果,我用了三個多月時間才解決掉這二十包的沖劑,平均三日要沖一包,但就總是覺得飲極也飲不完似的。
以前報讀過不少短期課程,多在10堂至12堂之間,橫跨三個月左右。如果老師教得好,你會發覺這兩個半至三個月的課程過得很快就完了,還會有興趣留意會不會開進階班。有些課程若老師教得麻麻,或者十分沉悶,我則發覺好像上了很久也還沒有完成課程似的,每次上課都像強逼自己坐在那兒受刑。
在平常吃飯,有人喜歡先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再慢慢吃其他;有人喜歡將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先吃其他餸。每個人的取態不同,筆者則是屬於後者,越好吃和喜歡吃的東西通常是慢慢享受的。不過有趣的是,喜歡將好吃的食物先吃的人,往往會覺得份量不夠,因為在整個過程度,他望到該食物的時間不長。
這些事例中,其實全部都是錯覺。份量一樣,不同的只是我們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會有一種享受,對自己不喜歡的,則是一種難受。說到底,大概是心態改變了我們對事物的感覺和認知。
友人說:「我記得有一次,某君買了很少手信魷魚絲回來,瞬間就被大家清倉了。後來我去他家裡,發現原來他家中還有很多包魷魚絲在自己吃。」
友人口中雖沒開名,手指卻是指著我來說的,我笑道:「大哥,你們不是將喜歡吃的先吃,而是將喜歡吃的狂吃。我家中那包是我買給自己慢慢享受的。」
ns3.16.135.18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