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在哪時開始,在網絡世界我們會對於別人一個人操控多個帳號稱為「分身」。
最近在Penana的創作挑戰裡看到一則公告,內容大意是說有一位會員用多達三十多個會員帳號在不斷建立創作挑戰,最後當然被查封大部份戶口。
網絡世界,要找一個人不能算難,最簡單可以透過IP就已經可以看到。再進階一點,每部器材登入時也會留下一些紀錄。除非,你會像筆者這種很會玩這種遊戲,可以利用多部手機、多張有數據的太空卡去使用不同戶口,當中連半點連繫也沒有。
但這還是有機會會給人看穿的,所以在建立登入名稱時還得在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最後還要在發言時注意不要語氣、文氣和慣用的詞語在多個帳號使用……不說太多,這些方式都是不應被鼓勵的。
筆者想說的,其實是這類在網絡世界建立不同戶口的心態。我以前是有很多戶口的,但目的並不是要做甚麼非法勾當、製造受歡迎假象或是自己為自己護航之類。記得當中最厲害要數在拍賣網,因為不希望自己賣漫畫精品戶口影響了賣家裡不用的東西的戶口,我開始多開了一個帳號。然後,賣手機又開了一個、賣玩具又另一個、搞慈善拍賣的又一個、最後又開了另一個專買不賣的……最後開到上了癮,一有覺得好的名字就開戶口「立字為記」,結果開得太多了。
那時候,電話SMS驗證還不流行,多數是利用Email作為憑證。但坊間的免費電郵嘛,多過天上的繁星,所以這些戶口基本上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如果你問我背後的心態,大概,是因為一種感情吧。有時候,在網絡上建立一個「身份」(或者我們稱之為真身),起初是覺得和自己現實的身份完全分離的。但當你對自己的網名有了感情,就會害怕真身被定形,害怕真身被傷害,於是又有了想躲在「第一分身」背後。慢慢地,又對第一分身有了感情,於是又想躲在第二分身的背後,如此類推……
當然,不是人人也有這種心態的。某科技論壇裡間中也會捉分身,因為有些人在二手買賣區利用分身托價,在交易糾紛時則以分身扮路人扮正義出來護航,甚至有些人愚蠢到在快將被人投訴ban戶口時將論壇積分轉移至分身。結果?當然是真身分身一起被ban。
除非真的如論壇某些現象,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使用分身帳號是為自己謀目的或利益,不然,我覺得Penana這位會員的做法其實是蠻無謂的。他的分身戶口,名稱相近改名方式也近似,不用查IP,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是同一人。而他利用戶口看來也沒有甚麼製造受歡迎或刷閱讀量的「利益」。
不是想替犯了規或是違反了使用原則的人開脫,因為開分身這種做法的確不可取亦不應被鼓勵。但是在查找和懲罰背後,我更主張應該明白他背後的原因,讓他重回正軌,這比起單純驅逐一位年輕人出境可能更有意義。如果說,網絡世界本來就不應與現實世界我們那唯一的身份掛勾,或許我們在不同的網站、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身份,大概是見證一個人的成長。
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要控制分身,也還需要很多心機,首先是諗名字,之後是為每個分身製造一定的曝光率、發言和作品等,最後你還得要記住自己哪個分身做過哪些事和發過些甚麼言。除非你是覺得這些「分身」是假到完全未發過言也可以的地步。
友人問我:「那麼你最近還有這樣開分身嗎?」
我說道:「人大了,對網上沒有以前的執著,說實話連上論壇的時間也少了,要分身來幹甚麼?」
友人再問:「慢著!你最近不是用支付寶香港開了好幾個戶口,然後天天用一毫子互轉嗎?」
我奸笑道:「那不算是分身呀,頂多算是我替我家父母、公司電話開了戶口再替他們操作吧。」
ns18.223.239.22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