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不是清高得不說髒話,不過要在盛怒下才會出口。
小時候,家教甚嚴,莫說一些「標準髒話」會問候人家家人或者單字助語詞,就算是一些程度較低的罵人的話也不容許說。事實上,當時的社會風氣也較純樸,很多罵人的詞語都不被容許在電視上播出。
現在不知是電視規範放鬆了還是社會普遍接受程度高了,一些咒罵人「在街上小心絆倒」的說話好像是已經可以在劇集裡使用。連帶現在的年輕人好像說髒話都變得若無其事。
家父家族裡的人讀書不多,做鐵器的多數屬於「魯粗」一類,我們小時候如果跟著家父去飲茶,那班親戚都多數喜歡說髒話。小時候十分不明白,他們互相問候自己兄弟姊妹的娘親,而事實上我們的祖母又在席中,其實他們知不知道自己說的髒話背後的含義?
讀大學時,同學間主修中文的會說髒話的人不多,主修別的課程的人則普遍較多會說。不過始終叫做「高尚學府」,總會有點避忌,多數會用諧音代替。有些自以為主修英語的真的會覺得自己說英文髒話會優雅一點的,總喜歡說英語髒話,但我倒不覺得這會比說粵語的動聽多少。不過,其中一位聽聞其父是江湖人的同學則不單止字正腔圓的粗口橫飛,還會公然在校門巴士站「上電」(即是食煙之謂),反而令我覺得這類人大開大合,真性情。
辦公室裡,見過一些銷售主管粗口不停,一連說了三十多句說話,而我們將粗口助語詞全部刪除的話,其實他根本沒有說過甚麼有意義的東西,弄得我和隔鄰的同事早已笑翻了腰,也替他的下屬覺得可憐,傳說一年走17個下屬倒真的不是蓋的,不過就是無助於生意囉。
有時候,不是說髒話就一定難聽的,我也認識一位媽媽級的女同事,在辦公室裡說髒話不單毫無違和感,而且說得非常幽默。同樣,有些銷售同事比較爛口,有時走來我的位子來討論問題,會以粗口去描述客人,不過我卻覺得很煩厭和好影響我的文思,我就曾向他的老闆投訴過這類問題。也試過因為某同事說粗口太大聲(本來是無心的,純綷他們玩得興起),不巧的是附近有同事正與其他客戶傾電話,結果該客戶以此投訴,弄得很大件事。
我對於髒話的定義是,如果是因為情緒使然,而又能發洩當下怒火的,是有助自己宣泄平伏的話是無可厚非的,但前題是不要攻擊到別人啦。
最近公司來了一位22-3歲外貌嬌小的女同事,因為我的同事放假要我去頂會關係而要與她一同去開會,誰不知一上的士,她一開口竟然每句中間都攝了一個單字助語詞,其頻率去到我覺得她患了強逼症!而且還要在上去人家公司前抽一支特純薄荷!我也只能慨嘆一句:「巾幗不讓鬚眉」。如果要再慨嘆多一句的話,則是「英雄出少年」!
友人說:「哦,發洩當下怒火的,是有助自己宣泄的話就是無可厚非,你這篇用了首尾呼應的技巧嘛,呀筆者你不是不說髒話,不過要在盛怒下才會出口。」
我笑道:「如果我說我完全不說髒話那真的太假了,我得澄清,事實上一年裡我也說不上十句。」
ns3.145.79.9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