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快,又迎來了今年的放榜。
也許是老生常談的,一試定終身的這個「一試」的確不能算是成功或是失敗的一切。考試,真的不能算是一個人的優劣的指標。
早幾年,每當在放榜前後,傳媒多數是訪問一些明星或是過來人,說說考試失敗後發憤圖強的例子,一年後成功考入大學,或是行行出狀元的勵志故事。你說老套,多少是有點兒的,但至少與利益牽不上太大關係。
最近,我看到的傳媒竟然多是報導一些會考失敗於是自己創業,然後賺到錢云云的故事。考試沒錯不是一個人的成敗指標,但同樣地,賺到錢也不見得是一個人的成敗指標吧!
作為過來人,我在公開考試成功過,也失敗過。我會說,每個人的一生的路途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如果真係有人「幸運地」一生一帆風順,甚麼得失成敗也沒有遭遇過,那才是最不「一帆風順」。因為一生人的起跌,他還沒有嚐過;不能嚐遍人生裡的五味,人生還不算圓滿。
成功令人腐化,失敗令人成長,應該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年輕時受一些挫折,不論大小,對於當時人可能會看成「UFO咁大」的事情,但事過境遷,原來那挫折可能只是「豆零咁大」。不變的是,我們一定會在每次的失敗裡成長。在未來的日子,我們也許會遇到更多的得失,如果沒有一些小挫折的「演習」,就沒有足夠強的抗逆能力。
以我自己人生裡遇到的人,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考試成績好賺錢能力高的人不代表做人的品德一定好。反過來考試不如意賺錢能力普通的人品德也不一差。兩者兼佳固然是好,如果二選一,我會選擇品德行先於金錢和學識。
不過現今世代,莫說要傳媒去報導甚麼品德行先了,相信很多家長在子女選擇學科時也會以未來的生活保障(即係賺錢能力)作為依歸。不能算是錯吧,畢竟有高賺錢能力,你再有好的品德,才能更大的發揮自己幫助別人的能力。
以前讀大學時,我曾「幻想」過畢業後再由中四夜校讀起,這次去選讀理枓吧!結果這想法當然沒有實行,最後我是去了追逐其他的課程。回過神來,發覺原來昔日的公開試的成績,與在職讀的課程根本扯不上任何關係。
聽說,現在的夜校已經不是以前那種有很多在職人仕會讀的了,大部份都只是留給當屆的重考生。我家附近的夜校,好像都已經轉型了,在做著一些「偽進」和「剪翅」的課程。
友人說:「所以我才說現在的考生幸福嘛,除了上大學還有很多路可以繼續讀上去。」
我想了想,也同意:「是的,人生路很長,前段走得不好不代表甚麼,至少不代表往後都差的!」
ns18.188.90.8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