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起看醫生,其實我不是由始至終都看私家醫生的,曾經有段時間,我們生病時會走去一條馬路之遙的健康院裡「輪街症」。
輪街症即是看政府的公共醫生,價錢較便宜,大約只是私家醫生的四份一甚至是五份一。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有得排隊攞籌的,每班約三個醫生,每個醫生只看約莫40人,額滿即止。
當然,價錢和功效是成正比的。不是說公共醫生的藥無效,不過多數是「有限度服務」的。撇除無乜效用的藥不計,在我記憶裡,最難忘的一定是一款現今仍然流行的黑色咳藥水,俗稱「馬尿」,真的難飲到好像尿味一樣!但對痰咳有很好功效。還有那比安眠藥還安眠的黃色傷風藥丸,吃下後連成年人也一樣坐著也可入睡。這些都是有效,不過也伴隨著較多副作用的藥。
看公共醫生最頭痛是要排籌,排到了又驚過了籌號,過了的話幾乎要被安排在最後才能應診。那時候記得由家母去排隊,放學後我們立刻衝過去,再基於取得的籌號決定要不要回家先吃個午飯。那年頭,不是人手一部手機,通訊真的不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所以我們多數是乖乖地坐下來等候。
有時候我們坐下來等候,隨時要等一兩小時。消磨時間的不外乎看書或是打電動。還好中學時代我們已有Gameboy在手,消磨時間還是容易的。不過如果看得太遲,就會錯過當天電視播放的動畫片了。
公共醫生不知是否忙得很,那時候對病人的態度也是「有限度服務」,印象中長期在那間健康院應診的幾個醫生只有一個態度好好,另外兩個都是超級得過且過兼兇神惡煞的。
現在的公共醫療系統算是提升了不少,至少不用特意去排隊,可以利用電話系統掛號就可以。而且聽說現在的醫生已經沒有那麼兇惡了。家人一年裡也會去睇一兩次,多數是「執手尾」的時候才會去。聽家母說,當年很兇的萬醫生依然在這兒掛牌,不過人已經變得隨和了很多。
而我,因為公司有醫療保健,有好幾間連鎖店可選,雖然與公共醫療體系一樣,多數出一些沒甚效力的藥,不過以成年年輕人而言都算夠用的了,至少不用花費分毫。
友人問我:「街症也有好處,我以前也看過,就是沒有針打的!」
我笑極同意:「對啊,莫說打針,我記得有幾次,姑娘說連探熱針也沒有!」
ns3.142.43.18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