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斷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
最近在論壇看到一位仁兄的分享,內容大意是說寫詩最開心的時候是初學的時候,之後慢慢在文壇有了知名度和地位,開始與人爭排名、投稿和參加比賽,稍得不到如意的結果就會感到很憤怒,這時候寫詩就不開心了,變得走火入魔。
我看完這個分享,覺得對自己而言是有不少的衝擊的。雖然我現在不喜與人爭排名,不過的確有些投稿石沉大海是心有戚戚然的感覺。尤其有時候明明是一些很用力很滿意的作品投稿失敗,反而自己不是特別滿意的作品卻反而成功,這是一種困惑。其次是我有時候覺得別人的作品很一般,卻刊出了,覺得有點懷疑,既對自己的寫詩懷疑亦對自己讀詩懷疑。
漸漸地,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開始抱有疑問,究竟昔日那些文獎是怎樣得來的?是因為人大了,寫作能力反而不及以前,還是工作日子久了,要兼顧的事太多,自己已經力不從心?
寫作是一個令我覺得很開心的時光,我很同意以前初學寫各類文體的時候是最開心的。雖然常常被老師負評作品,但是偶有作品被讚,確實特別開心。以前投稿和參加文獎,對得失也沒有太上心,甚至沒有刻意去看賽果,獲選的自然會收到通知,失敗的就在Blog裡發表。反正,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血,是自己的兒女。他們的價值當然不是單憑評審去定論的,而是由作者本人去定論的。
如果說世界上沒有一部完美作品,至少,在作者的世界裡有總會有一部自己認為完美的作品。他們是在我們手中誕生的,就像父母永遠覺得自己初生的嬰孩是世上最美最可愛的一樣。因為他們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血結晶。
寫不出甚麼像樣的作品也就算了,但最近我開始連自己的閱讀能力也懷疑。
有好些我覺得是佳作的,看到一些評語好像不過爾爾;有些我覺得是普通的,卻看大家像發現新大陸。那種違和感就像明明在吃著麻辣火煱,但大伙兒卻告訴你味道太甜一樣。我懷疑自己的味覺,懷自己一直以來能精細分析味道的舌頭是否有了毛病,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對味道的品嘗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這幾天假期,我好認真的坐在書桌前,翻著以前一些覺得值得一看再看,從中偷師的詩集和小說。如果說我是師承這些書,我是會承認的。但是我卻覺得與自己本來認知的仍然沒兩樣。這使我更加混亂,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是當代的網絡文學形式變了,只有我自己還困在十年前的寫作風格上?還是,當中有太多盲點,因為我是當局者所以看不清?
不論寫也好,讀也好,我是有一個很爛的籍口:「沒時間。」我心裡當然知道時間擠出來的,以前讀中學時也不見得比現在多自由的時間,但是那時候拿著500格原稿紙在爬格子,卻是開心的,也是寫得不算少的。現在工作完心就覺得很倦,開始變得難於下筆。有些自己心裡很喜歡的故事,因為不想寫差了,反而越是有壓力越動不起來。
這種困惑不單向寫作蔓延,還向我自己工作能力蔓延。我也曾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幹這一行,是否當初真的選錯了跑道。生活的不如意,加上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的確讓人感到迷茫。
ns3.148.220.16da2